中医里所讲的湿气是什么?

中医里所讲的湿气是什么?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湿气描述的是大气层的一种状态,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中,水湿之气偏重。最明显的湿气就是雾。湿气最严重的季节就是长夏,也就是暑天。一年之中,这时候天气最热,把地下的水都蒸腾到天空了。天空中,水汽的浓度最大,所以又称为太阴湿土。

湿气重的时候,最容易郁闭内火。因为人体散热,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表皮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水气外出会带走人体的热量。如果外界大环境中湿气太重,人体表面的水气蒸发就会减缓,会变得非常慢。这样人体内部多余得热量很难及时散出去。内热散不出去,在体内积累,就会形成内热。而内热重了,容易发烧,容易抽风,能引发各种疾病。这里的病机,就是湿气太重会造成人体内热不能及时外散。治疗的话,要注意除湿散热。不除湿,热量就很难散出去。这种湿气和内热相互纠缠,称之为湿热。

此外还有一种寒湿。在秋冬天,气温很低,再遇到大雾天气,就会觉得又湿又冷。或者是在早晨,原野中容易有晨雾。这种雾气,只要太阳升起来,阳光一照,这种雾就会消散。这种湿气,会阻塞人体阳气的流通。阳气不到之处,就会有寒气滞留,也会产生种种疾病。这时候,湿气与寒气相互纠缠,称之为寒湿。在《伤寒论》中,还有黄元御的书中,对这个寒湿分析的非常透彻。寒湿的治疗方法就是温阳化气。

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湿气会偏重。很多疾病,可能都和这个湿气有关。如果人体湿气偏重,就会感觉非常沉重,感觉拖不动腿。因为人体组织中充满了湿气。湿气本身就是水,偏重于于下沉。所以此时人体会感觉非常沉重。湿气重的话,要怎么治疗呢?有时候阳气一升,湿气化为汗液就散了,比如五苓散就是这种治法。有时候,阳气一降,湿气就化为小便就排出去了,比如三仁汤就是这种治法。此外的方法,可以触类旁通,不再一一枚举。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大便粘马桶,这种情况不是湿气。湿气遇水则溶,不会粘马桶的。粘马桶多数都是因为肠道内有热。肠道内有热,肠道组织就会分泌出一些粘液,其实就是热胀后,肠道组织液排出来了。这种情况属于热,不是湿气。2022-06-1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2-01 14:41: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所谓“湿”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由湿邪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统称为“湿证”。根据湿邪的来源不同,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在正常条件下对人体无害。湿气生发太过、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成为致病因素,因而称为湿邪。内...

  • 很多疾病不能有效地得到治疗,或者疗效不好,与医学上的用语有很大关系的。首先说气血的描述,中医和西医都说气血是流动的,大错特错。血管里的液体,中医叫做血,西医叫做血液。血管外皮肉里或者脏器里的液体,中医叫做气,西医叫做体液或者组织液,或者叫做淋巴液。

  • 中医解说“湿气重”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很多人都存在湿气过重的问题, 中医认为湿邪入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最大。那么“湿气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湿的存在有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