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所讲的湿气是什么?

中医里所讲的湿气是什么?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湿气描述的是大气层的一种状态,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中,水湿之气偏重。最明显的湿气就是雾。湿气最严重的季节就是长夏,也就是暑天。一年之中,这时候天气最热,把地下的水都蒸腾到天空了。天空中,水汽的浓度最大,所以又称为太阴湿土。

湿气重的时候,最容易郁闭内火。因为人体散热,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表皮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水气外出会带走人体的热量。如果外界大环境中湿气太重,人体表面的水气蒸发就会减缓,会变得非常慢。这样人体内部多余得热量很难及时散出去。内热散不出去,在体内积累,就会形成内热。而内热重了,容易发烧,容易抽风,能引发各种疾病。这里的病机,就是湿气太重会造成人体内热不能及时外散。治疗的话,要注意除湿散热。不除湿,热量就很难散出去。这种湿气和内热相互纠缠,称之为湿热。

此外还有一种寒湿。在秋冬天,气温很低,再遇到大雾天气,就会觉得又湿又冷。或者是在早晨,原野中容易有晨雾。这种雾气,只要太阳升起来,阳光一照,这种雾就会消散。这种湿气,会阻塞人体阳气的流通。阳气不到之处,就会有寒气滞留,也会产生种种疾病。这时候,湿气与寒气相互纠缠,称之为寒湿。在《伤寒论》中,还有黄元御的书中,对这个寒湿分析的非常透彻。寒湿的治疗方法就是温阳化气。

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湿气会偏重。很多疾病,可能都和这个湿气有关。如果人体湿气偏重,就会感觉非常沉重,感觉拖不动腿。因为人体组织中充满了湿气。湿气本身就是水,偏重于于下沉。所以此时人体会感觉非常沉重。湿气重的话,要怎么治疗呢?有时候阳气一升,湿气化为汗液就散了,比如五苓散就是这种治法。有时候,阳气一降,湿气就化为小便就排出去了,比如三仁汤就是这种治法。此外的方法,可以触类旁通,不再一一枚举。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大便粘马桶,这种情况不是湿气。湿气遇水则溶,不会粘马桶的。粘马桶多数都是因为肠道内有热。肠道内有热,肠道组织就会分泌出一些粘液,其实就是热胀后,肠道组织液排出来了。这种情况属于热,不是湿气。2022-06-1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9:55: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医理论中,湿气是指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的一种状态,主要与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2. 脾脏在中医学中扮演着水液代谢的重要角色,负责将水液传输至肺部,再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调节水液向下输送到肾脏。3. 肾脏是水液存储和排泄的器官,当脾的功能受损,水液代谢受阻,便会在体内积聚,...

  • 中医说的湿气是邪气的一种,包括外湿和内湿。外来的六淫之气,风寒暑湿气是外来的邪气,它的特性是重浊黏滞。重浊黏滞的邪气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功能受到阻碍和影响,不能发散出去,进而形成湿气。湿气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临床表现均不一样,最主要的是脾,脾是运化水湿要部位,如果水湿不能运化,出...

  • 1. 中医学将湿气视为一种引发疾病的因素,这种因素与人体内的液体平衡失调有关。2. 湿气的来源既包括外部环境,如潮湿的气候和空气湿度,也包括内部身体的代谢产物,如湿热和痰湿。3. 湿气积聚在体内可能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如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和口干舌燥等。4. 湿气过重还可能引...

  • 湿气属于中医中的一种理论,当患者出现食欲减退,头昏乏力,舌苔黄腻,关节肿胀,身体虚胖等情况时可能是由于身体湿气旺盛所造成的一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当患者出现湿气时,会相对出现食欲下降,身体乏力,头晕目眩等现象。患者一般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也可...

  • 中医里所讲的湿气是什么?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湿气描述的是大气层的一种状态,是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中,水湿之气偏重。最明显的湿气就是雾。湿气最严重的季节就是长夏,也就是暑天。一年之中,这时候天气最热,把地下的水都蒸腾到天空了。天空中,水汽的浓度最大,所以又称为太阴湿土。湿气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