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事项:(1)在过于紧张或者饥饿状态下,一般并不建议针灸。(2)如果在怀孕期间不建议进行腰部或者腹部的针灸。(3)小儿针灸,不建议留针。(4)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建议针灸。(6)有皮肤感染或者肿瘤的部位不建议针灸。(6)在患者的腹部不建议针灸直刺过深,只是防止损伤内脏。如果老年人或者初次针灸的患者建议卧位针灸。2、禁忌症:(1)不可滥用灸法。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2)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3)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4)灸后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5)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2023-08-21
艾灸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在享受艾灸的同时,务必注意以下禁忌症:首先,避免烫伤皮肤,某些部位如皮薄、肌少或关节处需谨慎操作,这些地方较为脆弱。此外,极度疲劳或饥饿状态下不宜艾灸,以免引发身体不适。无自制能力者,如精神病患者,也应避免此疗法。艾灸时的注意事项同样重要:需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合理安排艾灸时间。同时...
在了解艾灸禁忌症时,需关注以下几点:避免滥用灸法,对于三阳病证,应谨慎使用,适当减少灸数,避免使用过猛的火灸。体胖之人可适当增加灸量,而体瘦之人则应减少灸量,以免引起清阳上炎。灸后应避免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无法发挥效用。适量温饮有助于补充被灸火损伤的阴液。灸后阳事易旺,需避...
1、禁冷水刺激:艾灸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经过艾灸的烘烤或熏蒸,此时毛孔打开,不可使用冷水进行冲洗局部或全身。建议尽量隔天再进行沐浴,并增添衣物加强保暖,否则容易感染风寒。沐浴时避免对局部进行揉搓,或使用较为刺激的洗护用品,以免对局部产生刺激;2、禁刮痧、拔罐:艾灸后毛孔张开,皮肤状态较差较脆...
禁忌症包括: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另外,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注意事项方面,首先施灸部位应遵循先上后下的原则,即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其次,在施灸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艾条燃烧状况,及时弹去艾灰,以防止艾火烧伤皮肤或衣物。施灸后,...
艾灸注意事项 一、明确艾灸的适用人群和禁忌症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多数人群是安全的。但某些特殊人群和存在某些病症的情况下需谨慎使用。例如,孕妇、高热病人、心脏病患者等需特别小心。同时,艾灸过程中应避免灼伤皮肤,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二、操作过程需谨慎 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跟着张志聪学《伤寒论》五 35次阅读
- 伤寒论 金匮要略哪个版本最权威最好 要原文的 分少勿怪 78次阅读
- 伤寒论都有哪些版本? 20次阅读
-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1| 阳明的概念 15次阅读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九 21次阅读
- 《伤寒论》图解 丨 伤寒论总结为15张图,一目了然 5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