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毒疹·气阴两虚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症状 5 辨证分析 6 治法 7 方药治疗 8 关于药毒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药毒疹·气阴两虚证的穴位 1 拼音 yào dú zhěn ·qì yīn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drug eruptionwith qiyin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drug eruptionwith qi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
4 症状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患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5 辨证分析 病久耗伤阴液,气无所生,致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于,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为气阴两虚之象。
6 治法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
7 方药治疗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可用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治疗。
8 关于药毒 中药毒(drug eruption)为病名,又称药毒、药疹、药毒疹[1]。是指因药物所致,以皮肤起疹,多形损害、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1]。即药物引起的皮肤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禀赋不耐者为多见。
中药毒相当于西医的药物性皮炎[1]。
引起药毒的药物,随着新药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增多,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临床上常见的有:
①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其次为氨芐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如磺胺噻唑、长效磺胺等;
③解热镇痛类:其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的发病率最高;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以鲁米那引起者最多;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草药:文献中报告的单味药物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白蒺藜、大黄等,中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2022-11-06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31: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 定义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drug eruptionwith qi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气阴两虚,以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4 症状 药毒疹·气阴两虚证患者皮损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

  • 主证:全身广泛性脓疱痤疮样皮疹,疹色鲜红或深红,皮肤灼热痒痛,皮色紫暗,口干不欲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瘀。主方:化斑汤加减。2、4气阴两虚型 主证:多见于后期,皮疹渐趋消退,或有鳞屑脱落,自觉痒重,夜间尤甚,疲倦乏力,口干喜饮,舌红...

  • 湿毒蕴肤证,治疗应侧重于清热利湿和解毒,可采用革藓渗湿汤进行调整。 热毒深入营分的情况,治疗目标是清营解毒,此时可选用清营汤进行治疗。 对于气阴两虚的患者,治疗则需要益气养阴并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是合适的方剂。在外治方面,原则是清热利湿和收敛止痒。治疗选择包括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