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桂枝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桂枝二两 (或说应加肉桂)

方用: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芍药三两

方用:太阳中风误下,致寒邪内入,凝于腹部而痛。

方组:桂枝加芍药汤六味原量 大黄二两

方用:桂枝加芍药汤证又见里实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厚朴三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方用: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附子一枚炮 去皮 破八片

方用: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胸满心悸膻中虚,见咳逆和短气者

方组:桂枝去芍汤四味原量 附子一枚炮 去皮 破八片

方用: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肾阳不足者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蜀漆三两洗去腥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方用: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出现惊狂烦躁,卧起不安,胸腹动悸者

方组: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龙骨二两 牡蛎二两熬

方用:心阳不足,心神不安之心悸兼烦躁者

方组: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四两炙 干姜三两

方用:太阳病表未解而误下,致脾胃中寒,心下痞硬,协热下利不止

方组: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 去皮 破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风湿相搏,身疼脉浮虚而涩之证

方组: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桂枝附子汤证兼有大便偏硬者

方组: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 去皮 破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方用: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方组:葛根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芍药加一两 生姜加一两 人参三两

方用:桂枝汤证见身痛明显,胃气虚弱,脉沉迟者

@伤寒也不寒

注:以上方剂仅供中医者及爱好者参考、学习、讨论使用,非中医师辩证请勿使用,后果自负。2022-07-10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04: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用: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 方组:桂枝汤五味原量 附子一枚炮 去皮 破八片 方用: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方用:胸满心悸膻中虚,见咳逆和短气者 方组:桂枝去芍汤四...

  • 芍药甘草配伍作为药对使用,在《伤寒论》中可见于24个方中;在《金匮要略》中见于23个方中(未计阳旦汤),但并非都是用于缓急止痛。桂枝类方中甘草有助芍药增强敛阴和营之效;麻黄类方之小青龙汤中,甘草协芍药以敛阴;麻黄升麻汤证为上热下寒,正虚阳郁之证,病情复杂,方中芍药甘草药对应在从属地...

  • 陈无择抑木培土之法,制苓术汤治脾胃感风寒, 肝寒 刑脾,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或左胁偏疼。茯苓、 厚朴 、白术 、青皮 、炮制干姜、半夏、草果、 炙甘草各等分,为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两枚煎,食前服之。《伤寒论》理中汤加《丹溪心法》痛泻要方 之法化裁以治之。岁木太...

  • 论伤寒者必辨表里虚实寒热之异,察气血阴阳盛衰之因。夫伤寒传染之病,热病之类也;经曰:形寒饮冷伤肺,盖伤于表者多热病,伤于里者多寒病。是以圣人设此伤寒六经之法以诊诸病焉。故有太阳中风桂枝之剂,麻黄诸汤汗下之殊;阳明少阳之辨,调胃承气等方加减之理;太阴少阴厥阴之异证,附子诸...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