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辨证分型 5 辨证论治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阳明病的穴位 2 治疗阳明病的方剂 3 治疗阳明病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阳明病 1 拼音 yáng míng bìng
2 英文参考 yangming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阳明病为病名[1]。六经病之一[1]。《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肠胃而言;实,是邪气实[1]。阳明病一般主里、热、实证[1]。
4 辨证分型 辨证有经证、府证之分[1]。
《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以经邪不能久留,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经病有传经、自受之不同,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
5 辨证论治 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证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1]。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1]。
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1]。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1]。
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1]。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1]。
62022-11-15
2 英文参考 yangming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阳明病为病名[1]。六经病之一[1]。《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肠胃而言;实,是邪气实[1]。阳明病一般主里、热、实证[1]。
4 辨证分型 辨证有经证、府证之分[1]。
《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以经邪不能久留,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经病有传经、自受之不同,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
5 辨证论治 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证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1]。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1]。
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1]。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1]。
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1]。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1]。
6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