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20g 枳实 芒硝各10g 厚朴20g

此方子来源伤寒论。

大承气汤是用来治疗阳明腑实病症,连续六七天不大便,肚子硬,下午容易出现发热,手足出汗,有人会出现胡言乱语,脉象是大而实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外感病,如果遇到人体胃阳偏盛之人,外感没有消除,影响了胃腑,胃腑功能紊乱,导致出现燥屎内结,大便干燥,不能排出,导致人体阳气淤积,不能下降。

阳明燥金,需要让阳气下降,才可以进一步收藏,不能下降,就会导致阳气过胜,胃肠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此方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遇到便秘的患者,如果按肚子感觉特别坚硬,有圆形颗粒的话,可以考虑是便秘,可以小承气汤试探,小承气汤,大黄10g,枳实5g,厚朴10g。

如果有排气,也就是放屁的话,就可以用大承气汤。

也有用大承气汤灌肠治疗肠梗阻的。

阳明分为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属金,足阳明胃经属土。金气不能下降,导致土气干燥,产生便秘。

辨证论治:

组方:

附录:

1.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08)

2.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209)

3.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212)

4.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15)

5.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17)

6.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20)

7.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238)

8.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9.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

10.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1)

11.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12.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251)

13.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2)

14.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

15.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16.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17. 伤寒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当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附注]见《金匮要略》,不注。

18.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6)

19.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0)

20.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321)

21.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322)

22.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3.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4.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5.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26.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7.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8.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29.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30.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2022-07-09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4-09-19 12:28: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