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浮数见于

脉象浮数见于外感风热表证。

拓展知识:
脉象浮的特征
脉象浮的特征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具体表现为脉的搏动在皮下较浅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所以轻轻地按触就可以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脉象浮的机理分析
脉象浮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当外邪侵袭皮肤肌表时,卫阳在外抗击邪气,人体气血涌向体表,脉气也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浮。

脉象浮的临床意义
脉象浮一般见于表证,也可见于虚阳外越证( 亏虚,阳失所附,浮越于上,症见潮热、面红、口燥不渴,脉虚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象浮而有力;体质较虚的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象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因为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所以脉象多浮紧;外感风热,热邪迫血流急,所以脉象多浮数。
如果此人常年患病,体质虚弱,脉象浮而无力,散乱无根,可能是虚阳外越,病情危重的征兆。
《内经》称浮脉为毛脉,对应秋季,所以夏秋时脉象偏浮是正常现象。一些体质比较瘦的人,体表脂层较薄,所以桡动脉部位浅表而脉象多浮也是正常现象。
脉象浮如何调理

脉象浮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调理,属于病脉的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表证也分风寒和风热,不要乱吃感冒消炎药。平常食疗上,风寒表证的可以喝点热姜茶等祛寒,风热感冒的可以喝点金银花、菊花茶等退热。
辨识脉搏注意的问题
1、象多兼见: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脉象如“浮数”、“沉迟”、“沉细弦”,“沉细迟涩”等混合并见。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
2、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可考虑“舍脉从证”(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或“舍证从脉”(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
例如,心腹急痛,脉见沉伏(见于疼痛性休克时),当舍脉从证;胃腹胀满,脉象微弱(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当舍证从脉。一般情况下,应是脉证相符;在特殊情况下,则须全面考虑,去伪存真。
3、四诊合参:诊断不能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不可不问病情,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
4、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主脏腑的规定,而应全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参考其它三诊,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
2023-10-3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8:51: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象浮数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拓展知识:脉象浮的特征 脉象浮的特征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具体表现为脉的搏动在皮下较浅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所以轻轻地按触就可以感受到脉搏的跳动。脉象浮的机理分析 脉象浮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当外邪侵袭皮肤肌表时,卫阳在外...

  • 中医诊断脉象时,浮沉是辨别表里病位的重要依据。浮脉通常表示疾病在表,多见于外感风寒,如感冒初期。沉脉则多见于疾病在里,常见于内伤、慢性疾病。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判断。数脉一般在90到110次/分钟之间,虽然数脉常提示热证,但寒盛逼阳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数脉。因此,诊断时不应仅凭数...

  • 浮脉通常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表层,导致体内卫阳之气对抗外邪,从而使得阳气浮越至体表,导致脉象呈现浮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身体的正气会外充,表现为脉象的浮。而数脉则通常表示体内有热,表明身体内部可能存在热性病症。数脉的出现,提示着体内的热性病症正在发展,需要引起重视。浮数脉的组合则表示病症...

  • 数脉则指的是脉搏次数较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这种脉象多见于热证,如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但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疾脉指的是脉搏频率更快,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这种脉象通常...

  • 1、疾脉:一息七八至以上(每分钟100次以上)。临床意义:主阳气亢盛。三、脉宽分类:(一)洪脉:应指浮大有力,滔滔满指。临床意义:热甚。相类脉:1、大脉: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临床意义:脉大而数为邪实;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2、细脉:脉细如...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