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胃去寒湿中药方有什么呢

  很多女人在秋冬季节都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都是属于湿寒的一种症状。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脾胃去寒湿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脾胃去寒湿的中药方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

  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 血液 粘滞性。

  川芎、红花、五灵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刘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补脾胃去寒湿的 护理 工作

  第一是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颈背部

  此处受寒日久,可引起 颈椎病 、 肩周炎 、背痛等病症。经常 按摩 大椎穴可振奋阳气。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捂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穿个坎肩。

  第三是口鼻

  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 消化 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寒气可以随 呼吸 侵入肺部,导致寒痰 咳嗽 等症。

  第四是腰腹和前胸

  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 腹泻 、 痛经 、不孕等病症。

  第五是腿脚

   中医 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 关节炎 等。建议平时多用热水 泡脚 ,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补脾胃去寒湿的 食疗 法

  茯苓粥

  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盐、生姜粒少许。粳米淘净。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熬至糜烂,再加盐、生姜粒,搅匀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能健脾祛湿。

  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每日上、下午随意服食。能利水渗湿。

  砂仁粥2022-06-09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5:20: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参苓白术丸是治疗脾虚泄泻的典型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成分有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功能主治为补脾...

  • 补脾胃去寒湿的中药方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 血液 粘滞性。川芎、红花、五灵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刘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补脾胃去寒...

  • 1.香菇粥 配方: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作: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功效: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肋食用。 2.猪脾粥 配方:猪脾、猪胃各1具、粳米100克 制作:将猪脾、猪胃洗净切细,与米同煮为粥 功效:健腹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

  • 一、香砂六君子丸 香砂六君子丸适用于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者。该产品能有效改善湿寒引起的身体不适,缓解因湿寒导致的各种症状。二、香连丸 香连丸由多种中药材制成,能有效去除大肠内的湿寒,清热化湿,止痛行气。对于大肠湿热引起的腹痛腹泻,香连丸是理想的调理选择。三、木香顺气丸 木香顺气丸具有...

  • 想要清除体内的湿寒之气,关键在于温中祛湿。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以防损伤脾胃,加重湿寒状况。推荐使用山药50克、薏米250克和茯苓30克熬制粥品,建议在上午9:00时食用,这种粥品能够健脾益气,同时具有祛湿升阳的功效。长期坚持饮用,有助于体内湿寒之邪的消散。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