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医大夫如果让他们通过闻中草药的味道来辨识药名能做到吗?

有气味的能。有些不能,如茯苓

中草药品类繁多,根、茎、叶、果实等均可入药。光明朝的《本草纲目》就记录了中药材有1892种。

因此,中医大夫想要闻出所有的中药材,显然有些不现实,那些都只存在于影视剧中 ,但如果仅仅只是闻出几味药,还是简单。

即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对于某些中药,比如:薄荷,鱼腥草,干姜,丁香,肉桂等可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一般通过闻说出药名,肯定也不是难度。

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对中医药药剂师,有这种要求,可能还说得过去,都不是对全部中药材的识别。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中药材有比较好鉴别的气味。有的要看形状和颜色来鉴别。不过,真正中医医生,基本上都能识别大多数常用药。可能刚毕业的中医专业的学生要差点。过去,通过“师承”学习中医的,都是五到八岁开始一直学到成年!那是十多年哟!那,一定行。

中医中药望闻问切,是为患者诊病方法,中药的四气五味是用舌头来辨别真假的,也有一些厚味道中药是用气味辨别出来的。

现在的会计还会用算盘吗?

现在的西医大夫通过只看药片来辨药名能做到吗?提这问题目的就有问题!

能。眼睛就能确认90%以上,还有10%凭嗅觉和咀嚼辨认质量,而且熟知大部分药物单价,起码是大概价格。因为每次进购的药价不太一样。

别听那些神话“辨认”的人,那些人是私下看书的爱好者。不是正路学医。

不敢妄语

现在中医师望闻问切中的“闻”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听闻,也就是聆听。诸如病人说话或呻吟的语音语气(儿童哭闹声)、病人呼吸声音,病人骨骼关节声音,病人心音、肺声、腹中肠胃音、病人家属及其所有在场人的声音与语气,居家环境声音等。

第二层闻是嗅觉气味,诸如病人身体周围的气味(包括衣裤被褥枕头等物体),各身体部位的气味,呼吸带出口中气味,病家人员所携带的气味,居家环境的气味,食品和饮水的气味等等。

这些才是医生所学所用的气味。闻出的诸种疑惑,结合十问,九九切脉,四象观望这四诊,再按八纲辩证,得出阴、阳、寒、热、风、湿、饥、饱、劳、逸、虚、实这十二症候。再循经络入脏腑索病症溯病源。

对药的气味,中医生主要是闻自己所撰药方所制成的丸散膏丹汤锭醑酊这些制剂最终的气味,从中发现炮制或炼制的成色,从而估计药效。

至于凭气味辨识每一味中药那是药剂师的专业。你知道我们中医现在有多少种中药吗?据中药词典记录的就有12000多种,植物药有11000多种,占95%以上。动物药大概1500多种,再有80多种的矿物类药物 。人类嗅觉辨识能力仅仅4000种。

我还可以告诉你,我认识的药师中,就有不少人,对常用270种中药材,不仅能闻出药名,还能闻出年份、药性保存程度、产地,从而对药进行分级。

最后,请不要试图挑战中医。尽管我是西医。

中医师与药工不是一回事。2022-07-07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9:39: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1、望诊 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脏腑,...

  • 中医把脉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好的中医医生要有至少20年以上的从医经验, 才能通过把脉除判断出来你的病情。一般中医大夫只能根据把脉判断你的心率和身体强弱以及用脉象结合问诊和望诊情况判断病情。在实际情况中,惟有望闻问切四者相结合,才能更准确容的判断病情。

  • 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

  • 第2件东西就是药箱,古代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非常的落后的,而且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医疗技术就是中医,大夫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给病人看病,对于大夫来说,要想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可以说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事儿,大夫出门看病都是要带着药箱的,把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都放到药箱里。据说药膳的发明还和华佗有...

  • 而号脉则是中医问诊的一种方法。望:指的是医生观看患者的面部气色,舌苔颜色。闻:则指听患者说话的声音和气息,问:询问患者的身体不适情况。切:就是指的号脉了,靠手指搭在患者的脉搏上来诊断患者疾病情况。不过现在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医已经渐渐没落,很难找到医生高超的中医了。为什么号脉可以...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