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十二时辰是指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五脏六腑与十二时辰对应关系如下:
1、子时:(23点-次日1点)对应胆。
2、丑时:(1-3点)对应肝。
3、寅时:(3-5点)对应肺。
4、卯时:(5-7点)对应大肠经。
5、辰时:(7-9点)对应胃经。
6、巳时:(9点-11点)对应脾经。
7、午时:(11-13点)对应心经。
8、未时:(13-15点)对应小肠经。
9、申时:(15-17点)对应膀胱经。
10、酉时:(17-19点)对应肾经。
11、戌时:(19-21点)对应心包经。
12、亥时:(21-23点)对应三焦经。
十二时辰的由来
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时辰是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相传商朝末期就已经采用这种计时方法,但是当时的命名还不是干支为纪,且有很多种叫法,其中比较有名的说法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比较直观的体现时间对应的事和物的变化,但是这样的计时方法不够精炼,所以到了汉代太初年间,才分十二时辰。
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2023-07-18
1、子时:(23点-次日1点)对应胆。
2、丑时:(1-3点)对应肝。
3、寅时:(3-5点)对应肺。
4、卯时:(5-7点)对应大肠经。
5、辰时:(7-9点)对应胃经。
6、巳时:(9点-11点)对应脾经。
7、午时:(11-13点)对应心经。
8、未时:(13-15点)对应小肠经。
9、申时:(15-17点)对应膀胱经。
10、酉时:(17-19点)对应肾经。
11、戌时:(19-21点)对应心包经。
12、亥时:(21-23点)对应三焦经。
十二时辰的由来
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时辰是中国人民的智慧体现,相传商朝末期就已经采用这种计时方法,但是当时的命名还不是干支为纪,且有很多种叫法,其中比较有名的说法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比较直观的体现时间对应的事和物的变化,但是这样的计时方法不够精炼,所以到了汉代太初年间,才分十二时辰。
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2023-07-18
根据中医的角度,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与五脏六腑有着相应的对应关系。每个时辰对应一个脏腑,而且每个脏腑在这个时辰里的气血最为旺盛。以下是一天中十二个时辰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子时(23:00至凌晨1:00)- 对应脏腑:胆。
丑时(凌晨1:00至凌晨3:00)- 对应脏腑:肝。
寅时(凌晨3:00至凌晨5:00)- 对应脏腑:肺。
卯时(凌晨5:00至早上7:00)- 对应脏腑:大肠。
辰时(早上7:00至早上9:00)- 对应脏腑:胃。
巳时(早上9:00至上午11:00)- 对应脏腑:脾。
午时(上午11:00至下午1:00)- 对应脏腑:心。
未时(下午1:00至下午3:00)- 对应脏腑:小肠。
申时(下午3:00至下午5:00)- 对应脏腑:膀胱。
酉时(下午5:00至晚上7:00)- 对应脏腑:肾。
戌时(晚上7:00至晚上9:00)- 对应脏腑:心包。
亥时(晚上9:00至晚上11:00)- 对应脏腑:三焦。
以上就是一天中十二个时辰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在相应的时辰里,对应的脏腑会具有更好的气血状态,有利于进行生理活动。这也是中医养生法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2023-09-16
子时(23:00至凌晨1:00)- 对应脏腑:胆。
丑时(凌晨1:00至凌晨3:00)- 对应脏腑:肝。
寅时(凌晨3:00至凌晨5:00)- 对应脏腑:肺。
卯时(凌晨5:00至早上7:00)- 对应脏腑:大肠。
辰时(早上7:00至早上9:00)- 对应脏腑:胃。
巳时(早上9:00至上午11:00)- 对应脏腑:脾。
午时(上午11:00至下午1:00)- 对应脏腑:心。
未时(下午1:00至下午3:00)- 对应脏腑:小肠。
申时(下午3:00至下午5:00)- 对应脏腑:膀胱。
酉时(下午5:00至晚上7:00)- 对应脏腑:肾。
戌时(晚上7:00至晚上9:00)- 对应脏腑:心包。
亥时(晚上9:00至晚上11:00)- 对应脏腑:三焦。
以上就是一天中十二个时辰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在相应的时辰里,对应的脏腑会具有更好的气血状态,有利于进行生理活动。这也是中医养生法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