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脏腑之谓也。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有风、寒、湿、热、气及筋、骨、血、肉、气之别。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心者,名日血痹;入脾者名肉痹;人肝者名筋痹;入肺者名气痹;入胃者名骨痹;感病则一,其治乃异。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也。又痹病或痛痒,或淋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或拳而不能舒张,或行立艰难,或言语蹇涩,或半身不遂,或四肢拳缩,或口眼偏邪,或手足欹侧,或行步而不言语,或不能行步,或左偏枯,或右壅滞,或上不通于下,或下不通于上,或左右手疼痛,或即疾而即死,或感邪而未亡,或喘满而不寐,或昏味而不醒。种种诸证,出于痹也。2019-02-03
在华佗论病理药方中是如何解释痹的?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心者,名日血痹;入脾者名肉痹;人肝者名筋痹;入肺者名气痹;入胃者名骨痹;感病则一,其治乃异。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也。又痹病或痛痒,或淋或急,或缓而不能收持,或拳而不能舒张,或行立艰难,或言语蹇涩,或半身不遂,或四肢...
胃脉坚而长,其色黄赤,病折腰,其脉软而散。病食痹,关上脉浮大者虚也,浮而短涩者实也;浮而微滑者亦虚,浮而迟者寒也,浮而数者热也。虚实寒热生死之证,察其脉理,即成神妙也。
1. 病理状态分为脏腑虚实,各有不同表现,需细致考察。2. 若见肠道蠕动、体寒、食欲不振、频繁呕吐、体重减轻、肌肤枯瘦、的五脏虚弱。3. 脉象轻取即得而有力、重按则弱,需判断具体脏器,并给予补益治疗。4. 若饮食过量、便秘、胸闷、关节疼痛、身体沉重、头晕目眩、口腔问题等为脏腑实证。5. 脉象...
风中有五者,谓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中,其言生死,各不同也。心风之状,汗自出而偃仰卧,不可转侧,语言狂妄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青白黄黑赤,其色不足,眼眶动不休,心绝者不可救,过五日即死。肝风之状,青色围目额,坐不得倨偻者可治;若喘目直,唇面俱青者死,宜于肝俞...
脾病则上母不宁,母不宁则阴不足,阴不足则发热。又脾病则下子不宁,子不宁则阳不足,阳不足则发寒,故脾病则血气俱不宁,血气不宁则寒热往来,无有休息,故病如疟也。盖脾者土也,心者火也,肺者金也;火生土,土生金,故日上有心母,下有肺子,脾居其中,病则如斯耳。他脏上下,皆...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在华佗论病理药方中是如何解释寒热的? 11次阅读
- 小柴胡颗粒的宜忌人群 7次阅读
- 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 17次阅读
- 在华佗论家传药方中是如何配制治产后惊风秘方的? 10次阅读
- 在华佗论家传药方中是如何配制治小儿初生不啼秘方的? 13次阅读
- 在华佗论家传药方中是如何配制治胎动秘方的? 1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