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药对3-茵陈配附子之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麻黄——附子;附子——肉桂;附子——细辛;附子——甘草;附子——白术;附子——熟地;附子——当归;附子——桂枝;附子——花椒;附子——茯苓;黄连——附子;大黄——附子; 茵陈——附子 ;黄芪——附子;干姜——附子。
茵陈配附子的意义
茵陈: 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其气清芬,功擅清热除湿退黄,为治黄疸要药。
附子: 本品辛热燥烈,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功能峻补下焦之元阳,而逐在里之寒湿。其强心回阳,用治亡阳欲脱,身凉肢冷,大汗淋漓,吐利水止,脉微欲绝者;其温里散寒,助阳化气,用治肾阳衰微,阳萎足冷,腰膝软弱,以及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心腹冷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其逐寒湿,止疼痛,用治风寒湿痹,疼痛麻木。总之,既能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资助元阳之不足,与补益药同用,可治一切内伤不足,阳气衰弱之症。.
一起配伍功效:
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以退黄,附子大辛大热,为寒证所必需,功可温肾暖脾。二药相配,茵陈得附子,变疗湿热为治寒湿之用,利湿退黄之功仍显,而免苦寒伤阳之弊。共奏温阳祛寒,利湿退黄之功。
主治: 阴黄,黄色晦暗、胸痞脘胀,神疲畏寒,大便不实,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茵陈配附子的方剂
茵陈附子汤《伤寒微旨论》卷下
组成服法:附子2个(破8片),干姜1两半,茵陈蒿1两半。水2升,煮取1升半,去滓放温,分作2服。
功效主治:病人服茵陈四逆汤 身冷汗出不止。
茵陈姜附汤(《笔花医镜》卷一)。
组成服法: 茵陈3克 ,白术6克, 附子1.5克 ,干姜1.5克 ,甘草(炙)3克 ,肉桂(去皮)1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治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
2022-06-2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39: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若有黄疸,且身目发黄、小便短赤之阳黄证,常用茵陈搭配栀子、黄柏、大黄使用。2、黄疸湿重于热者,常用茵陈搭配茯苓、猪苓同用。3、若黄疸患者脾胃寒湿郁滞,阳气不得宣运之阴黄,常用茵陈搭配附子、干姜等同用。4、若因湿热内蕴而出现湿疮、瘙痒症状,则用茵陈搭配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 1. 麻黄细辛附子汤 -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 功效:助阳解表 -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2. 麻黄附子甘草汤 -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 功效:助阳解表 -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3. 小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 功效:轻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4. 调胃承气汤 - ...

  • - 升麻-大黄 - 茵陈-大黄 - 川芎—大黄 - 丹皮烂斗-大黄 - 赤芍-大黄等等。大黄配人参的意义:大黄,阴中之阴药,以清泻为功,既能泻热通肠,又能凉血止血、破瘀行血。人参大补元气,益血生津,安神增智,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大黄配人参,益气活血,泄浊解毒。其特点如徐灵胎所言:“如大...

  • 【药方名称】白术附子汤 【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苍术2两,陈皮2两,厚朴(姜制)2两,半夏(汤洗7次)2两,茯苓2两,泽泻2两,猪苓(去皮)半两,肉桂4钱。【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寒中。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作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

  • 三者合用,主要针对发热、便秘的阳黄热症。“茵陈附子干姜汤”则是去除了山栀和大黄,加入附子和干姜,适用于阴黄的治疗。阴黄症状表现为黄色如烟熏、身寒、腹胀、口淡便溏,是脾土虚弱、中阳不振的体现。此方以温脾运中为主,附子和干姜旨在提升脾阳。茵陈虽微寒,但与姜、附温性药物结合,专治黄疸,...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