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十讲作业之三《阴阳》

背景:汤泼雪公众号组织十讲自学,各人自学做作业
什么是阴阳?阴阳在何种前提下转换各种角度?
学习资料: 纸质书P102~110,电子书P62~67 讲解视频:腾讯视频/哔哩哔哩中搜汤泼雪《易经与皇帝内经中的阴阳》十二讲小视频;群内亦会每天发布两个小视频,6天发完,最后一天供大家总结。
阴阳是不同事物最终的抽象 实虚是阴阳最底层的分辨
问题: 3,2之数什么意思 ?
人的例子比较有意思: 阳虚则表寒,阴虚则里热。 人 - 寒热是征兆
天象 - 日月为征兆;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气化 - 以气化而言太少,则冬春气在下而为少,夏秋气在上而为太。 问题: 这里气是什么 ?为什么突然冒出气的概念 ?)
天地交流,气交就有了少阳春、太阳夏、太阴秋、少阴冬的四象。
现代科学去解释阴阳有点怪怪的。上古阴阳提出之际,哪里有辐射、大爆炸之类的东东。 是否应当回到上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来体悟阴阳 ?
阴聚西北,故西北山高为艮卦 阳聚东南,故东南海倾为兑卦 天气为太阳中含少阴,太阳虚也,乾象,少阴虚中之实也,坎水象,坎带乾降 地气为太阴中含少阳,太阴实也,坤象,少阳实中之虚也,离火象,离携坤升。 乾坤离坎就是天地日月
【看过视频后,发现此图是画错了,错的留着,经常看看才能长进。】
小故事一枚。人的存在是不是地球的癌症?
天地阴阳/气化太少 天地之间交合而有四象:少阳、太阳、太阴、少阴。 春夏日来近,故为阳;秋冬日去远,故为阴。 冬春气少在下,故为少;夏秋气多在上故为太。 春应少阳,夏应太阳,秋应太阴,冬应少阴
冒出阳明/厥阴,是不是阳明表示此时阴转阳(上);厥阴表示此时阳转阴(下)
问题: 这句如何解『天有太阳、少阴,地有太阴、少阳』 下图中太阳/少阴 在上;太阴/少阳 在下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厥阴风、少阳火、少阴热、太阳寒、太阴湿、阳明燥 问题: 这六种气象去掉了乾坤,但上节三阴三阳应该有乾坤吗? (下面一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上面这张图也是错的,留存。】
问题:三阴三阳一节中,少阴在上,厥阴在下,此节厥阴为『巽兼坎』,少阴『坎』,上下换了位置。不解。(看了视频,了解了。) 问题:三阳对应先天八卦和三阴对应先天八卦的方式不同。不解。 问题:最后一句『一阴』的解释真心不懂。
『三对阴阳就须按照六子卦的三对冤家方位来部署流通』 『三对阴阳互为配偶』
问题:留意下面两张图中厥阴、少阴位置的不一样,不解。(看过视频后了解了)
『风、热、火、湿、燥、寒,是木火土金水的次第表达。』
问题: 二爻少阴,少阴是坎,如何又是离了 ? 问题: 太阳坎 ?
收获:
【发现很多笔记由理解上的错误,回头看过12个视频再更新一遍。 错的留存标记,以后回看希望能有收获】
2022-07-08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5:55: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谢谢1.中医讲究阴阳调和,阴阳二气在体内彼此制约又相辅相成,若多食性烈性温的食物,会造成阳气过盛,此时阳气压制阴气,会造成阳盛阴衰,容易上火,反之,多食性寒性凉的食物,会造成阴气过盛,阴盛阳衰,容易体寒,影响消化吸收。2.体内五脏又按五行分,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火土木金水,五行相生相...

  • 消长,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阴阳的消长,即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阴阳消长,多指的是数量上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 ...消长,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

  • 2.3 亡血理论 《金匮》首先从病人反应于外的面色及脉象上入手,了解患者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以推断出血量的多少,预测疾病的凶吉。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载:“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又有《可法良规》“凡伤损之症,出血太多……是血气虚……当峻补元气,若皮肤已破,出血过多而昏聩者,气...

  • 阴阳,是中华科学一切分支的共用原理。阴阳既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科的归宿。是所有学问的入门知识,也是所有学问的最高境界。这个不是矛盾,这个循环也是阴阳转化得出的结果。太极图简单明了地将阴阳两仪及阴、阳互相变化,从形象的图示向我们解释阴、阳之道。众所周知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

  • 摘自柯易阳《周易易经入门通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柯易大道注:原本为“炁”)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就是古代...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