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和肝气虚

原创作者:天下无疾
肝郁这件事,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的。你想,肝郁是一种气滞,气停下来不动的状态。从病性角度看, 气滞是一种邪气,所以肝郁应该属于实证 。但有个问题,肝脏本身的功能是疏泄,就是让气保持在一个畅达的状态。现在 气都郁在肝这了,说明肝气疏泄的能力变弱了。肝气的能力变弱,那不就是肝气虚吗 ?

也就是说, 肝气郁的时候,肝气往往同时也是虚的 。只不过,这时候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我们更关注的,通常都是胸胁胀满,长吁短叹,这些气滞问题。

实际上,从临床表现看,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之类的气虚问题,在肝郁的时候,确实也经常出现。只不过,我们会更习惯于用那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来解释。认为这是肝气郁之后,出现的脾气虚表现。这么讲,也不能算错。我们这里想提示的,是 在这些气虚里面,也有肝气不足的成分 。只不过,要补这种肝气的不足,单用前面讲的四君子,就不太合适了。为什么呢?

上面说了, 肝气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其实主要是一派气滞的问题 。气滞,说明气在某个局部的运行已经出问题了。这时候再补更多的气进来,局部气滞的情况就会加重,人的症状也会更明显。
打个比方,快到晚高峰了,北京二环路上发生了一起小小的交通事故,结果这一带就开始堵车。接下来,晚高峰一到,大量的车都跑到二环路上;那车再堵起来,就会让人感到绝望了。所以,有 气滞的时候,补气是需要十分谨慎的 ,尤其是黄芪那种,能快速补气的药。有人说,既然是气滞,那直接用行气的方法,把气滞给散开不就完了吗?

没那么简单。因为 这种气滞本身,还带有气虚的性质 。所以,单纯用行气、散气的方法,比如香附、郁金、川楝子,都会容易加重气虚。我们看, 行气不外乎两种,一个是辛味,一个是苦味。这两种味道的药,对气的影响,要么是刺激,要么是打击 。
如果气是一匹马,那行气药就像一根鞭子,通过抽打这匹马,让它跑起来。如果马是在磨洋工,不出力,但是本身并不虚,那抽它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这匹马瘦骨嶙峋,很虚弱;你还是不顾一切,使劲抽的话,它确实能再跑几步,但接下来,就更虚了呀。所以, 肝郁的时候,也不应该过分强调去行气,或者说泻气 。
以上内容,摘自《 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 》。
2022-06-11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8:01: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也就是说, 肝气郁的时候,肝气往往同时也是虚的 。只不过,这时候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我们更关注的,通常都是胸胁胀满,长吁短叹,这些气滞问题。实际上,从临床表现看,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之类的气虚问题,在肝郁的时候,确实也经常出现。只不过,我们会更习惯于用那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 第二,受自然环境影响。有时,环境的变化对肌体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如果气候变化,人的身体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当体质较差,不能及时进行防护时,自然界的不良气候就对肌体产生冲击力,直接作用到肝系统,又不能及时疏理,就产生了肝气郁法。第三,气虚邪实,体质较弱。体质较弱的人,抵抗力较弱,肝...

  • 主治:妇女阴挺,且能治疗肝气虚弱、郁结不舒。各家论述:肝主筋,肝脉络阴器,肝又为肾行气。阴挺自阴中挺出,形状类筋之所结。病之原因,为肝气郁而下陷无疑也。方中黄耆与柴胡、芎?并用,补肝即以舒肝,而肝气之陷者可升。当归与乳香、没药并用,养肝即以调肝,而肝气之郁者可化。又恐黄...

  • 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肝气郁结与一般肝气证恰恰相反,肝气证是作用太强、疏泄太过、故其性横逆;肝气郁结是作用不及、疏泄无能、故其性消沉。”任应秋在《向证点滴》中也指出:“有的是因为肝气虚而力不能舒,有的是因为肝气郁而力不得舒”。可见肝气,正常应具有疏泄功能,这正是秦伯...

  •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疏泄不及,则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肝气虚则胆汁少,肠胃水谷不化;或肝气不疏,胆汁郁遏不泄,则见胁肋胀痛,腹胀,厌油腻。若肝气亢逆,又可使胆汁上溢或外溢而见口苦、黄疸等。反之,中焦湿热郁遏,影响胆汁排泄,胆汁郁积,则肝气不舒,疏泄不畅而致肝病。肝虚胆怯,意无所定。《素问·奇病论》...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