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在肢体的循行是

【答案】:E
十二正经又称正经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部分。行于上肢的经脉为手经,行于下肢的经脉为足经;阴经行于四肢内侧,阳经行于四肢外侧;阴经属脏,阳经属腑。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2023-04-10
mcxzy 阅读 6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10: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

  • 【答案】:E 本题考查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依据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循行规律,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内侧,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经行于前缘,所以足太阴脾经行于下肢内侧前缘。

  • 足太阴脾经主要治疗脾胃疾病、妇科疾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定位和治疗作用。例如,隐白穴用于治疗妇科病、出血症、癫狂等症状;大...

  • 人体十二经脉之循行,循环往复,如环无端。足太阴脾经上接足阳明胃经,其经脉的具体循行路径如下:“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昌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

  • 【答案】:E 该题考查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循行与腹胸面的经脉,正中线为任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距正中线在腹部为0.5寸,在胸部为2寸)(C错)、足阳明胃经(距正中线在胸部为4寸,经过乳头,在腹部为2寸)(C错)、足太阴脾经(距正中线在腹部为4寸,在胸部为6寸)(E对...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