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疟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湿热疟的穴位 1 拼音 shī rè nuè
2 注解
湿热疟   病名。又名湿疟、暑疟。《症因脉治》卷四:“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则疟日作。”发作时兼见身重肢痛、呕逆胀痞等证。身体重痛,肢节烦疼,脉浮紧者,用羌活败毒散;脉弦长,呕逆胸满者,用柴葛平胃散;如属湿热,脉洪数者,用加味香薷饮。参见疟疾、湿疟、暑疟条。
治疗湿热疟的穴位 主穴 起主要作用的穴位。按照需要可用一个或几个。例如:疟疾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
丘墟 有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的功效。丘墟穴有清湿热、通经脉、利关节的作用。足少阳之脉“从缺盆下腋,...

八椎下 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脊背疼痛、疟疾、糖尿病等。标准定位:八椎下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凹...
腕骨 静脉网通过。功效与作用:腕骨有疏太阳经邪、清小肠湿热作用。腕骨有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治胁痛、痉...
阴独八穴2022-10-0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9:16: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湿热疟 病名。又名湿疟、暑疟。《症因脉治》卷四:“湿热疟之因,《内经》云: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则疟日作。”发作时兼见身重肢痛、呕逆胀痞等证。身体重痛,肢...

  • 夫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湿热俱多,则上闭下壅,而三焦俱困矣,犹之伤寒门二阳合病,三阳合病也,盖太阴湿化,三焦火化,有湿无热,止能蒙蔽清阳,或阻於上,或阻於中,或阻於下,若湿热一合则身...

  •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取新鲜鼠妇画眉草60~150g(干品减半),加水浓煎成300ml左右,于发作前4小时、2小时各服1次;连服2~4日,并每次用干品全草15g(小儿酌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6...

  • 3. 在夏季中暑的情况下,青蒿可以帮助解暑,缓解因燥热导致的汗出、口渴、四肢无力、虚脱休克等症状。4. 青蒿还能除蒸,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5. 青蒿还有益气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脱发、白发、视物模糊、黄疸以及郁火不舒...

  • 9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为五日热类立克次体,可在没有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和人虱肠道细胞外生长增殖。此种病原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60℃湿热条件下30min仍可存活,即使在干燥环境下病原体在虱粪中数月仍有传染性。10 病理生理 有皮疹病变,呈现非特异性末梢血管炎症。小血管周围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