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阴阳皆不知何谈养生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以上是百度百科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解释。

的确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阴阳在八纲中为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之中。

所以认识阴阳可谓是了解中医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现下各类养生知识满天飞,各路神医频频现世,你要如何才能知晓它们是否安全、是否合理有效呢?没有其它出路,唯有从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开始!

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内经》中关于五脏阴阳的知识点。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老子曰:负阴而抱阳,是以腹为阳、背为阴也。

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何也?心肺在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在膈下,附近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者,心象人身之日,故为阳中阳;肺象人身之天,天体虽阳,色玄而不自明,包藏阴德,比之太阳有间,故肺为阳中之阴。阴中又分阴阳者,肾属水,故为阴中之阴;肝属木,故为阴中之阳;脾属坤土,故为阴中之至阴也。

以上文字有不解其意者请留言,我会详细给你解释。2022-06-0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29: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

  • 所谓 养生 就是遵循人体的运行规律和客观环境的发展规律,该吃饭吃饭,该睡觉了睡觉,该喝水了喝水,该锻炼身体就去锻炼,什么事儿都不过度。比如吃喝,七八分饱,睡觉尽量不要少于八个小时,别熬夜,锻炼身体别太累,适可而止,动静结合,等等,干啥都别太过分,顺应自然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这就达到 养生 的目的了。

  • 说的是,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我们吃下去的水谷腐熟消化,脾将经胃消化过后的水谷精微转运到五脏六腑,以供营养支持。若是中焦不通,脾胃健运失司,五脏六腑营养不得,脾为后天之本,后天有失,损及先天,所以你去看,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大都看上去比较羸弱,那又何谈正气存内?再者,脾为生痰之源。...

  • 2、中医养生注意1、控制 中医认为“情动则肾动,肾动则精动。”正常的男性都具有最原始的性冲动,只有自我学会控制 ,就能控制好肾中精气。过度纵欲,易令人精疲力竭。精气不足,谈何健康。2、避免过度劳累我们喜欢说,做事的时候男人是可以不当人使的。但是,男人要想精气足,休息也是十分重要...

  • 五脏六腑皆有阳气,比如帮助人体消化的脾阳,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的肺阳,也就是肺气。阳气虚弱了,阴阳失衡了,何谈 健康 呢?所以,想要祛湿气,想要 健康 ,想要健脾胃,自身的恶性习惯改不过来,就像是往一个中空的漏斗灌水一样,一边补,一边泻,怎么可能调补的好呢?中医上,也有“湿气,是万病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