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
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内经》一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佳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2019-03-10
《素问》的主要内容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
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渊薮,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集结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内经》一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佳见证,同时,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2019-03-10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
《黄帝内经》做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医史文献)
2019-03-22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
《黄帝内经》做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泉,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为学中医者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医史文献)
2019-03-22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里面有不少宝贵的甚至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复深人研究。例如《黄帝内经》里的经络学说,虽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以现代科学的道理完全加以解释,然而,经过科学实验,无数事实证明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否认《黄帝内经》究竟是两千年以前的著作,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不可避免地有不少糟粕混杂其中,必须加以扬弃。因此,对《黄帝内经》必须批判地继承。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生学
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点的指导之下,《黄帝内经》提出了一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养生方法,其中有防重于治的可贵思想。
(二)藏象经络学说
藏象经络学说可以说是祖国医学的生理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整体出发,对活休的观察,根据生理现象、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等活的资料结合解剖知识而成的。它提供的特殊联系,如内脏之间,内脏与其他器官之间,有些是现代生理学所没有发现、没有重视或者还无法解释的,现在看来这些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正在逐步逐步地、一点一滴地得到证明,是符合科学的,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
(三)诊法
《黄帝内经》对“四诊”已有许多详细论述,而且强调四诊合参。特别在脉象方面,论述非常详细,已经提到有三十多种脉象,为后世脉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材料形成了中医诊断学特色。
(四)论病
包括病因、发病、病机、病证四个方面,这.方面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占篇幅最多。它讲的病因,有六淫、饮食、七情、劳伤等。现在讲的病因学基本包括在内。发病观点,突出邪正关系,强调正气的强弱是决定疾病发生的关键。这个观点不仅在发病学,而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各个方面,病机的分析也很详细,病机十九条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气血病机、五脏病机、六气病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等。后世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可以说基本上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外对疾病方面有专题论述。如热沦、疟疾、咳嗽、疼痛、厥、屡、痹、胀、肿、痛疽-----都有专篇。每一种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基本上都有论述。初步统计,讲到的病证有两一百多种,为内科和其他临床各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治疗学
提出了一整套治疗原则。如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正治反治等等。还有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蒸浴、薰熨、外敷、放血、眨石等多种多样。特别是针灸,好多手法现在我们还在运用,如开阖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等各种刺法,丰富多彩,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六)运气学说
主要包括在一七篇大论内,着重探讨气象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涉及面很广。如天文、气象、历法、物候等学说。有许多内容最近才注意到,如医学气象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而运气学说在这方面却有其相似之处。
(七)阴阳五行学说
这本来不是医学,是古代哲学用来作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其的。应用于医学上,有助于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充实哲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所以说《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已大大不同于当时的阴阳五行,而是有所发展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与祖国医学结合后,作为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其,就渗透、贯穿到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内经·素问》八十一篇中就有七十多篇提到阴阳,从这里也可看到阴阳五行在《黄帝内经》中所占的地位了。
从以上初步概括的七个方面,可以看到《黄帝内经》的医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的确是古代民间医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十分宝贵的。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也有些是形而上学的,或者存在主观臆测等缺陷,但这是次要的。
《黄帝内经》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在医学科学领域中,有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不人虎穴,焉得虎子”?但是,读古书决不能过于迷信,使白己的思想被束缚住,必须要独立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
要钻进去,首先必须多读书,认真地读,既解文理,又解医理。历代医家的注解在这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历代医家都把《黄帝内经》视作经典,崇古尊经,不敢擅自改动或提出异议,解不通的,也要想尽办法曲解使之“通’之;或以经解经,随文演义,解了仍等于不解;或互相抄袭,以误传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出现上述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时至今日,我们的视野和我们的经历,是前人所想像不到的。因此,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对前人的注解’决不能盲目服从,应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只有勤读书,多思考,才能做到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叶学勇同志,从《本草纲目》中一则关于小孩吃蚕豆而颜面发黄的记载中得到启发,从一种植物中找到抗A凝集素,最后研究成功从动物血中制备抗A抗B标准血清鉴定人类血型,为医学科学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学匀《黄帝内经》也要像叶学勇同志那样,读古书而不泥古,做到古为今用。在前人经验的启发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古老的《黄帝内经》为创造我们的新医学作出贡献。2017-01-15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里面有不少宝贵的甚至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复深人研究。例如《黄帝内经》里的经络学说,虽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以现代科学的道理完全加以解释,然而,经过科学实验,无数事实证明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否认《黄帝内经》究竟是两千年以前的著作,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不可避免地有不少糟粕混杂其中,必须加以扬弃。因此,对《黄帝内经》必须批判地继承。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个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生学
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整体观点的指导之下,《黄帝内经》提出了一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养生方法,其中有防重于治的可贵思想。
(二)藏象经络学说
藏象经络学说可以说是祖国医学的生理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整体出发,对活休的观察,根据生理现象、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等活的资料结合解剖知识而成的。它提供的特殊联系,如内脏之间,内脏与其他器官之间,有些是现代生理学所没有发现、没有重视或者还无法解释的,现在看来这些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正在逐步逐步地、一点一滴地得到证明,是符合科学的,其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
(三)诊法
《黄帝内经》对“四诊”已有许多详细论述,而且强调四诊合参。特别在脉象方面,论述非常详细,已经提到有三十多种脉象,为后世脉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材料形成了中医诊断学特色。
(四)论病
包括病因、发病、病机、病证四个方面,这.方面内容,在《黄帝内经》中占篇幅最多。它讲的病因,有六淫、饮食、七情、劳伤等。现在讲的病因学基本包括在内。发病观点,突出邪正关系,强调正气的强弱是决定疾病发生的关键。这个观点不仅在发病学,而且贯穿于诊断治疗各个方面,病机的分析也很详细,病机十九条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气血病机、五脏病机、六气病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等等。后世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可以说基本上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外对疾病方面有专题论述。如热沦、疟疾、咳嗽、疼痛、厥、屡、痹、胀、肿、痛疽-----都有专篇。每一种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基本上都有论述。初步统计,讲到的病证有两一百多种,为内科和其他临床各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治疗学
提出了一整套治疗原则。如治病求本、标本论治、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正治反治等等。还有许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导引、蒸浴、薰熨、外敷、放血、眨石等多种多样。特别是针灸,好多手法现在我们还在运用,如开阖补泻、徐疾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等各种刺法,丰富多彩,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六)运气学说
主要包括在一七篇大论内,着重探讨气象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涉及面很广。如天文、气象、历法、物候等学说。有许多内容最近才注意到,如医学气象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而运气学说在这方面却有其相似之处。
(七)阴阳五行学说
这本来不是医学,是古代哲学用来作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其的。应用于医学上,有助于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充实哲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所以说《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已大大不同于当时的阴阳五行,而是有所发展的。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远远超过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与祖国医学结合后,作为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其,就渗透、贯穿到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内经·素问》八十一篇中就有七十多篇提到阴阳,从这里也可看到阴阳五行在《黄帝内经》中所占的地位了。
从以上初步概括的七个方面,可以看到《黄帝内经》的医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的确是古代民间医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十分宝贵的。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中也有些是形而上学的,或者存在主观臆测等缺陷,但这是次要的。
《黄帝内经》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在医学科学领域中,有没有这个借鉴,是大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不人虎穴,焉得虎子”?但是,读古书决不能过于迷信,使白己的思想被束缚住,必须要独立思考,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
要钻进去,首先必须多读书,认真地读,既解文理,又解医理。历代医家的注解在这一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我国长期处在封建社会,历代医家都把《黄帝内经》视作经典,崇古尊经,不敢擅自改动或提出异议,解不通的,也要想尽办法曲解使之“通’之;或以经解经,随文演义,解了仍等于不解;或互相抄袭,以误传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出现上述现象也是不足为奇的。时至今日,我们的视野和我们的经历,是前人所想像不到的。因此,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对前人的注解’决不能盲目服从,应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只有勤读书,多思考,才能做到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叶学勇同志,从《本草纲目》中一则关于小孩吃蚕豆而颜面发黄的记载中得到启发,从一种植物中找到抗A凝集素,最后研究成功从动物血中制备抗A抗B标准血清鉴定人类血型,为医学科学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学匀《黄帝内经》也要像叶学勇同志那样,读古书而不泥古,做到古为今用。在前人经验的启发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古老的《黄帝内经》为创造我们的新医学作出贡献。2017-01-15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是集古代医术大成的一本著作。
2019-05-27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