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

【导读】相信不少考生已经开始了202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备考中医执业医师的考生应该对《方剂学》是既熟悉又陌生,其考点繁多且没有顾虑,还是必考,可想而知其考试难度有多大,要想全部背完所耗费的人力,心力也非常大的,想必很多同学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为此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2.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川芎桔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3.补阳还五汤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生芪为君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辨证要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黄、酒桃仁。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5.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方歌: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6.生化汤
组成: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黄酒、童便。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恶露不行少腹痛,温养活血最见长。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7.失笑散
组成:五灵脂二钱、炒蒲黄二钱(用量1:1)。
方歌: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疼痛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8.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白蜜。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份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通因通用)
一、A1型选择题
1.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失笑散
B.温经汤
C.金铃子散
D.血府逐瘀汤
E.桂枝茯苓丸
2.主治下焦蓄血证的方剂是
A.复元活血汤
B.补阳还五汤
C.桂枝茯苓丸
D.血府逐瘀汤
E.桃核承气汤
【参 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D。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答案及解析】E。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关于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的相关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目前202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公告尚未通知,建议考生可根据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分值分布,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小编,获取更多资讯。
2020-12-2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0:58: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功用: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2.咳血方 组成:青黛、瓜蒌仁、海粉、炒山栀子、诃子、(蜜、姜汁)。方歌: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与姜汁丸,咳嗽痰血服之疗。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主...

  • 《古方今用:理气、理血剂》是《古方今用》系列丛书中的一部专著,该系列共包含六辑作品。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选取了190多个古方,对每一个方剂的来源、组成成分、功能、主要治疗病症以及方剂解析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述。更为重要的是,它对这些古方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临床...

  • 补阳还五汤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组成。补阳还五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

  • 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惧,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淤血酒煎去。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04方剂学14理血剂01活血化瘀02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

  •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黄、丹参、甘草 热敷阴分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祛暑剂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 中暑气津伤 温里剂 温中祛寒剂 理中丸:甘草、人参、干姜 或加附子总扶阳 小建中汤: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