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1.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2.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3.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2016-05-10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6:36: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包括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小儿伤寒一般较成人症状轻微,病死率较低,但容易误诊。伤寒主要通过污染的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尤其是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伤寒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高发,尤其是...

  • 伤寒感冒伤寒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具体而言,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减少现象,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征性表现,但单核细胞相对增多。绝大多数伤寒患者的肥达氏反应呈现阳性,通常在发病一周后进行检测。判断标准是“O”凝集效价达到或超过1/80,“H”效价达到或超过1/160。如果效价...

  • 伤寒是由沙门氏菌D群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伤寒的诊断分为两种诊断:一种是病原学诊断;另一种是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是最可靠的依据,也就是通过血培养或者骨髓培养出沙门氏菌D群,如果不能培养出沙门氏菌D群则需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来诊断。伤寒的最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以及消化道症状,而血...

  • 对于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者需考虑近期是否有在伤寒或副伤寒流行地区生活,或者与已知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历史。这一步骤有助于初步判断可能的感染风险。临床表现上,持续发热、体温升高是显著标志,同时伴有相对缓脉,即脉搏速度较慢。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

  • 对于粪便培养伤寒杆菌,在发病的第3-4周可以出现阳性率,但粪便当中因为细菌比较多,所以通常不采取粪便培养的形式来帮助诊断伤寒杆菌感染。除了培养伤寒杆菌以外,还可以结合肥达反应试验来辅助诊断伤寒,如果是肥达反应O抗体达到了1:80以上,鞭毛抗体达到1:160以上,也可以辅助诊断伤寒。如果是依靠肥达反应,...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