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针灸这4个穴位,3天让你彻底摆脱牙痛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去吃牙痛。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肿痛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针灸治疗取穴:

(1)翳风

治疗风火牙痛。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用翳风治风火牙痛是笔者从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针灸秘验》一书中看到的,用于临床,果然常有针入痛止之效。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学,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针治牙痛可直达病所,所以对风火牙痛有良效。  

(2)内庭

治疗胃火牙痛。胃火牙痛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颊车等穴,如加服清胃散等清热泻火解毒中药,标本兼治,效果更好。同时应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3)太溪

治疗虚火牙痛。虚火牙痛的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多见。

不少虚火牙痛是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太溪,往往针后牙痛即不再发作,继针数次,可不复发。

(4)大杼

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张善忱老师在讲授《针灸学》时谈到,自己曾患牙痛,先针常用穴位不效,后想到齿为骨之余,而骨会大杼,所以便自己按压大杼穴,结果按之牙痛即止。

大杼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1个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以上这几个穴位都是可以治疗各种牙痛,但注意穴位一定要找准,最好在医师照看下进行。2022-07-21
mcxzy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1:08: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

  • 中医有个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首歌诀出自明代的《针灸大成》,里面介绍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个穴位。这4个穴位主治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全身诸多病症,不论虚、实、寒、热皆可选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大穴位的神奇功效。中医有个著名的...

  • 温阳灸大椎祛湿 可灸这四个穴位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此穴能够达到温阳散寒的效果。另外,夏季多雨多湿,可常灸以下四个穴位来温胃祛湿。取穴: 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两种灸法介绍 操作一: 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 ,请家人点燃艾...

  • 在背部的心俞、肝俞以及下肢的足三里和脚上的太冲艾灸,背部用艾灸盒,剩下的穴位就用手拿着艾条艾灸。前几次还看不出什么明显效果,做到第四天的时候,他说觉得最近整体状态好了很多,也不知道怎么了,自己确实不像之前那样总是感到压抑了,看来艾灸对他是有效的,就让他灸满5天,然后休息几天,再...

  • 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除了穴位调理,平时在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相信你一定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