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和真人,《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真人、至人、贤人、圣人分别表示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真人、至人、贤人、圣人分别表示什么? 1
真人永生 能把握天地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 2 至人悠游 有淳厚的道德,并懂得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能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递迁,远离世俗的纷扰,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视听所及,达于八荒之外。 3 圣人百年 安处于天地间的和气,顺合于八风的变化,让自己的嗜欲喜好同于世俗,也就不会产生恼恨的情绪,行为并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受世欲牵制。在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不让思想有所负担,务求精神安逸愉悦,以悠然自得为已功,形体不会衰惫,精神不会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岁。 4 贤人长寿 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希望追随上古真人,以求符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能够使寿命延长到一定的限度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个体系谁先提出来的,有没有比《黄帝内经》还要早的?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个体系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没有比《黄帝内经》还要早的记录。
真人:把握天地自然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
至人:有淳厚的道德,并懂得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能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递迁,远离世俗的纷扰,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视听所及,达于八荒之外。
圣人:安处于天地间的和气,顺合于八风的变化,让自己的嗜欲喜好同于世俗,也就不会产生恼恨的情绪,行为并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受世欲牵制。在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不让思想有所负担,务求精神安逸愉悦,以悠然自得为已功,形体不会衰惫,精神不会耗散。

贤人: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
扩展资料: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是对内经创作来源及其特点补充说明:医之始,自远古,是寓黄帝和岐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具体原因,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2022-10-23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3:29: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真人永生 能把握天地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2 至人悠游 有淳厚的道德,并懂得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法,能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递迁,远离世俗的纷扰,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视听所...

  • 二、至人是真人中,能尽量克服本性中的缺点,并自然衰老死亡的人,用现在话说,是懂得养生保健,能长寿而终的人,他们不会象真人那样完全随着人的本性去生活,比如可能节制性生活,可能讲究饮食条理,适当节食等;三、贤人是至人中的行为、道德没有过错,堪为普通人榜样的那些人,贤人不仅生活行为规范,...

  • 背《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中关于"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段落。曾以为,圣人是完美的。孔圣人,多少年来一直被奉为师者之尊,大德大儒,我们至今将“圣贤”之词至今都被奉为是对德才皆备、名垂青史者的最大褒奖,而“圣人”、“贤人”在道家的修行中已是列于“真人”、"至人"之后。从...

  • 意思是上古、中古时期的四种长寿之人,上古、中古时期人们说的四种长寿之人就是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这句话在黄帝内经里有,是道家的四种境界,黄帝内经的“真、至、圣、贤”是中医养生文化。在这四种道家境界里面真人最高,大概是实现了天人合一,掌握了自然大道的人,拥有人类的最高智慧。其次是至...

  • 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至人”、“圣人”的修炼境界,以及「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 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不散」、「积精全神」、「移精变气」等修炼、疗病方法。「移精变气」可以看作是后世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一类的方法。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