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朋友问到“经常出现头晕?是身体虚吗?应该如何进补?”其实,并非所有的头晕都是虚引起的,要注意啦!也不要盲目进补,否则很容易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今天就和各位朋友聊聊经常出现头晕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头晕的发生很常见,据国外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头晕的发生率高达21%-29%,而且有30%的患者是由于头晕而就诊的。在我国,研究证实,全国每年约有15%-20%的成年人发生头晕,而且头晕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中关于该病的最早记载就是《内经》,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该病由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头晕为气之不足,以虚为主。汉代医家张仲景则认为“无痰不作眩”,认为痰饮是头晕的发病原因之一。
纵观历代医家理论,及结合现代医学临床实践,可以发现,该病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发为眩晕。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1)头晕与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情志疏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果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或者因长期忧郁,可致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临床上,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的头晕,可细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风夹痰型、肝风夹瘀型、肝血亏虚型和肝火上扰型5型。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的头晕,患者多兼有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
(2)头晕与脾:
研究发现,头晕一症,病位主要在脾,临床证型也以脾伤所致的痰湿为最常见。
脾主运化,主统血。一方面,人体吃进去的食物主要是靠脾胃来转换成气血的,如果日常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嗜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湿邪等,损伤脾胃,脾胃的功能减弱,就会产生不了足够的气血,自然而然,人体就会变得虚弱无力。
另一方面,脾虚又容易产生内湿,湿邪黏滞,会阻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化,使得气血难以到达头部,从而引起头晕。因此,临床观察发现,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以痰湿中阻型及气血亏虚型较为多见。
(3)头晕与肾:
《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若肾精充足,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思维敏捷;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临床上,肾精不足所致的头晕,患者多伴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状。
综上所述,出现头晕,并一定都是“虚”引起的,也有诸如痰湿、风、火、瘀等实证。故此,治疗头晕,理应辨证施治,不可盲目进补。
头晕的治疗,多遵循“补虚泻实”原则,根据实际的辨证用药。
通常来说,因情志过激诱发或加重头晕者,多属于肝火、肝郁、肝风所致头晕。常见有肝阳上亢型和肝火上炎型。
(1)肝阳上亢:
以头晕且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症,治疗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辨治。
(2)肝火上炎:
以头晕且痛,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症,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如果是饱餐后,或食后头晕加剧者,则多因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痰浊不化,郁阻中焦,升降失常所致。女性月经期间或前后加重则多为气血亏虚,如因外伤后眩晕则多从瘀论治。
(1)痰浊上蒙:
主要症状有头晕且重,恶心呕吐,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2)瘀血阻窍:
主要为气滞血瘀,典型症状有头晕且头痛,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可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
(3)气血亏虚:
以眩晕,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主症,此类可用归脾汤加减辨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证型仅为头晕病因中的常见类型,导致头晕的病因还有很多,发表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的《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也指出:“约有12%的头晕和眩晕患者有多种病因,不同病因导致其治疗与预后截然不同”。而且上述的证候并非是静止不变的,临床上,也有很多病友出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胆郁热等情况,所以,如果出现头晕症状,应在专业医生辨证下随证用药。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2022-07-31
事实上,头晕的发生很常见,据国外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头晕的发生率高达21%-29%,而且有30%的患者是由于头晕而就诊的。在我国,研究证实,全国每年约有15%-20%的成年人发生头晕,而且头晕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增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祖国医学中关于该病的最早记载就是《内经》,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该病由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头晕为气之不足,以虚为主。汉代医家张仲景则认为“无痰不作眩”,认为痰饮是头晕的发病原因之一。
纵观历代医家理论,及结合现代医学临床实践,可以发现,该病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发为眩晕。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1)头晕与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情志疏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果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或者因长期忧郁,可致肝气郁滞,气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临床上,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的头晕,可细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风夹痰型、肝风夹瘀型、肝血亏虚型和肝火上扰型5型。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的头晕,患者多兼有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
(2)头晕与脾:
研究发现,头晕一症,病位主要在脾,临床证型也以脾伤所致的痰湿为最常见。
脾主运化,主统血。一方面,人体吃进去的食物主要是靠脾胃来转换成气血的,如果日常饮食不节,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嗜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湿邪等,损伤脾胃,脾胃的功能减弱,就会产生不了足够的气血,自然而然,人体就会变得虚弱无力。
另一方面,脾虚又容易产生内湿,湿邪黏滞,会阻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化,使得气血难以到达头部,从而引起头晕。因此,临床观察发现,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以痰湿中阻型及气血亏虚型较为多见。
(3)头晕与肾:
《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若肾精充足,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思维敏捷;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临床上,肾精不足所致的头晕,患者多伴有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症状。
综上所述,出现头晕,并一定都是“虚”引起的,也有诸如痰湿、风、火、瘀等实证。故此,治疗头晕,理应辨证施治,不可盲目进补。
头晕的治疗,多遵循“补虚泻实”原则,根据实际的辨证用药。
通常来说,因情志过激诱发或加重头晕者,多属于肝火、肝郁、肝风所致头晕。常见有肝阳上亢型和肝火上炎型。
(1)肝阳上亢:
以头晕且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症,治疗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辨治。
(2)肝火上炎:
以头晕且痛,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主症,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如果是饱餐后,或食后头晕加剧者,则多因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痰浊不化,郁阻中焦,升降失常所致。女性月经期间或前后加重则多为气血亏虚,如因外伤后眩晕则多从瘀论治。
(1)痰浊上蒙:
主要症状有头晕且重,恶心呕吐,食少多寐,苔白腻,脉弦滑。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2)瘀血阻窍:
主要为气滞血瘀,典型症状有头晕且头痛,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瘀点或瘀斑。可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
(3)气血亏虚:
以眩晕,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主症,此类可用归脾汤加减辨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证型仅为头晕病因中的常见类型,导致头晕的病因还有很多,发表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的《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也指出:“约有12%的头晕和眩晕患者有多种病因,不同病因导致其治疗与预后截然不同”。而且上述的证候并非是静止不变的,临床上,也有很多病友出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胆郁热等情况,所以,如果出现头晕症状,应在专业医生辨证下随证用药。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20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