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古代的疾病,它为什么能够夺去许多三国名人的性命?

伤寒病就是现在的伤风感冒一样,是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致死率高,发病急猛,最先由家畜传染到人,患者高烧气喘,身上浮现血块淤肿,不过两三日就死去。
东汉末期三十年,有历史记载的瘟疫就有十二次,平均每两三年就爆发一次,其中以最后一次,被称作“伤寒病”的瘟疫最为严重。

根据《晋书》和《三国志》记载,伤寒在建安九年到二十四年(公元204-219年)这十几年间肆虐中原,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是重灾区,根据后世史学家统计,约有2000万人在这次瘟疫中死去。
伤寒的传播面广,不少地区往往都是一村人全部染病死去。曹植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说的就是如此景象。长沙太守张仲景,也是瘟疫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家族原有两百多人,在十年内被伤寒夺取了近一半的生命。有感于瘟疫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张仲景辞官隐居,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分为针对伤寒的《伤寒论》和论述内科杂病的《金匮要略》。《伤寒论》记载了医治伤寒的119条药方,其中如葛根黄连汤、小柴胡汤等至今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后人称赞《伤寒论》“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张仲景更被尊为“医圣”。

由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伤寒病在魏晋之后已不再是致死的疾病。当时没有大夫能治疗伤寒病。
2019-10-22
汉末的伤寒根本就不是伤风感冒。。伤风感冒就算不吃药也能自动痊愈,和医疗环境有什么关系。汉末的伤寒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或便秘、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部分病人会出现玫瑰疹、相对缓脉等。肠出血、肠穿孔是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伤寒病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而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是传染源。致死率非常高2019-11-21
因为在古代医学并不是很发达,医疗技术也不好,所以小病不得治最后就去世了2019-10-08
因为当时社会的医疗条件不行,如果有病了会死人的2019-10-09
因为在那个时候医术不高然后人们还不当回事的呢就严重了呢2019-10-09
是因为没有好的医生就没有好的药方,就不能救命了。2019-10-08
在古代医学药品都不发达往往一些小毛病就会夺去人们的生命2019-10-08
那是因为他们没与重视的呢所以才会导致严重的无法救治2019-10-09
因为那个时候伤风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会死人的。2019-10-08
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不发达,最简单的感冒都看不了。2019-10-08
古代的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一些小病都会要了人命的2019-10-08
绝不是感冒啊楼上!!!2021-06-04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0:55: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病就是现在的伤风感冒一样,是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致死率高,发病急猛,最先由家畜传染到人,患者高烧气喘,身上浮现血块淤肿,不过两三日就死去。东汉末期三十年,有历史记载的瘟疫就有十二次,平均每两三年就爆发一次,其中以最后一次,被称作“伤寒病”的瘟疫最为严重。根据《晋书》和《三国志》...

  • 总之,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以及强烈的排便欲望但又难以排便等。在古代,伤寒曾是军队和社区中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伤寒,但仍需保持警惕,防止其再次大规模爆发。

  • 古代伤寒范围广泛,与现代医学中的伤寒不同。古代伤寒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狭义上的伤寒是指受到风寒、风热等外邪影响,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这与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等类似。另一方面,伤寒的广义概念则涵盖了狭义伤寒和温病,即包括所有由外感引起的发热性疾病。温病则是指由温邪引起的,以...

  • 在古代的伤寒是伤寒杆菌造成的一种伤寒病。伤寒是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为时1到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 相对来说古代的伤寒是一种热性的疾病,你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寒性的食物使其热性可以消下去,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在古代来说患有伤寒的人来说也是比较难以痊愈。根据影视展示还有史书典籍可以看到患上伤寒致死的人们也不在少数。但是现代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不仅仅在于肠道受损之一概念还有回下肠淋巴...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