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经络中多气少血、多血少气之说?

多气多血经须记,
手足阳明大肠胃;
少血多气少阳经,
焦胆少阴心肾随;
多血少气为太阳,
太阴厥阴肝脾肺。
阳明刺时出气血,
太阳出血恶气非;
出气恶血刺少阳,
针刺根据以之为。

气血,多则易愈,少则难痊。
血多者,则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
气少者,难于起发,宜托补之;
血少者,难于收敛,宜滋养之。2020-04-02
如果从现代所谓科学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有物理的有化学的有生理的有病理的,从中医好说,无非是无形之气或气化之气和有形之血和功能之血而已,历代著作说法不一,包括内经好多篇章都前后不符,只不过是当时词句贫乏,一字多用而已,比如说气有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气,但有的时候可能是营气甚至是营血以至于是血,只不过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而已哈。只要随心就行。2013-09-26
等待中2009-10-08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38: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少血多气少阳经,焦胆少阴心肾随;多血少气为太阳,太阴厥阴肝脾肺。阳明刺时出气血,太阳出血恶气非;出气恶血刺少阳,针刺根据以之为。气血,多则易愈,少则难痊。血多者,则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气少者,难于起发,宜托补之;血少者,难于收敛,宜滋养之。

  • 人体脏腑经络都是表里相合的。十二经脉气血虽有多少的差异,但它们通过表里相应的关系,以保持协调均衡,即太阳经多血少气,则少阴经少血多气……。总之:凡阳经有余则阴经不足,阳经不足则阴经有余。这是经脉的一般规律。惟阳明经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故气血皆多,是属例外。十二经气血多少的...

  • 【答案】:C 十二经脉中,阳明经多气多血,太阳经和厥阴经多血少气,少阴经、少阳经和太阴经多气少血。

  • 少阴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 古人云:气者血之统帅,血者气之生母。在人身则为气从血脉中生出,血随气脉而跟随。胆经属于足经,足少阳胆经。太阳气多血足足,阳明气血相对,少阳气柔而血沉。所以胆经并不是多气血少,而是过度到少阴脉的转折点。所以是缓冲地带。就如同瀑布直流入潭水,潭水汇入溪流湖海。太阳是瀑布、阳明是潭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