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凉血中药配方

1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花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2 大蓟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3 侧柏叶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树梢和叶,多在夏秋季节采收,除去粗梗及杂质,阴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4 白茅根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9-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2023-01-0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2:15: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牛黄:牛黄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它常被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口渴、咽喉痛等症状。详细解释如下:牛黄凉血的作用机制 牛黄味苦、甘,性凉,根据中医理论,牛黄能够入心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在中药方剂中,常与其他药材配伍,用于治疗温热病及热邪侵入血分引起的各种症状。现...

  • 对于需要使用凉血中药的情况,大蓟和小蓟各50克,水牛角30克,地榆、侧柏叶、白茅根、生地黄各15克左右,是较为常见的组合。这些药材在中医中被广泛运用,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出血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剂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适当调整。大蓟和小蓟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

  • 紫草:性甘、寒,具有凉血、解毒、透疹的功效。牛黄: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开窍的作用。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作用。赤芍:也是清热凉血的药物。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玄参:是非常常用的清热解毒、滋阴泻火的中草药。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 凉血活血;外用时,它可以解毒透疹、活血消肿。总的来说,玄参、赤芍和紫草都是清血凉血的重要中药。它们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认可,对于各种热性疾病和皮肤疾病都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尽管这些中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配伍和剂量调整。

  • 5 紫草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饱涂擦。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6 水牛角 性味归经:苦,寒...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