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证与气陷证的异同点有哪些?

气病的实证包括气滞和气逆两类。
1、气滞。
气滞指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
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于经络则该经所过之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出现与该经有关之症状。气为血帅,气滞过甚则可引起血瘀。

2、气逆。
气逆是指气的 升降失常, 气机逆而不顺的病理变化。 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相因,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条件。气的升降,是由各脏腑的机能活动共同完成并协调一致的。
如果脏腑受到损伤,机能紊乱,则气的升降运动就会失去原有的规律,从而出现 气机 升降出入失常的改变,气逆便是其中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

气症主要包括:
1、气虚证: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益气、固摄、防御、气化功能减弱,或脏腑功能活动下降所表现的虚证,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精神疲劳、头晕、自发出汗、舌白细嫩、皮毛白皙、脉弱等症状。
2、气陷证:气陷证是指气虚不起,阳气不升而沉,脏腑位置不稳而下垂的虚证,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气虚乏力、长期腹泻等症状。

3、气滞证:患者外感寒邪后,内寒外寒相加,可能会导致腠理闭塞,气滞不行,从而导致气滞证。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部、侧面、腹腔等部位闷胀,或发作性疼痛,常因情绪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脉象和舌象正常。
4、气逆证:如果患者经常生气,可能会导致气逆,引起呕血、飧泄等症状。
5、气闭证:如果患者暴怒,可能会导致气机逆乱,上逆闭窍,或纵横逆乘脾犯胃,可能会导致头痛、昏厥、腹痛、吐泻等症状。
6、气脱证:如果患者经常生气,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可能会使人晕厥,引起气脱证。
2023-06-1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3:10: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气陷证:气陷证是指气虚不起,阳气不升而沉,脏腑位置不稳而下垂的虚证,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气虚乏力、长期腹泻等症状。3、气滞证:患者外感寒邪后,内寒外寒相加,可能会导致腠理闭塞,气滞不行,从而导致气滞证。该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部、侧面、腹腔等部位闷胀,或发作性疼痛,常因情绪变...

  • 二者区别主要在于有无内脏下垂。因此答案选B。

  • 5. 气陷证则是因中气不足,导致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其主要特点是脏器位置的下移。

  • 中气下陷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过度,或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等原因损伤脾气所致(2)病机不同:脾气虚以脾气不足,运化失常为主要病机。中气下陷证以脾气虚,升举无力而陷下为主要病机(3)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脾气虚轻,中气下陷证重,脾气虚证仅“虚而清阳不升”,但...

  • 不同点为: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气不摄血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如便血、尿血、崩漏下血、月经量多等。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减弱,脾气不升反降所致,因此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还应有脘腹重坠作胀,肛门重坠...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