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真懂《伤寒论》的老师,关于栀子豉汤

栀子14个约20克,豆豉4合约20克。理由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1升= 10合=液体20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 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65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1升=50克 葶苈子子1升=60克 吴茱萸l升=50克
五味子1升=50克 半夏1升=130克 虻虫1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中者1枚15克强
乌头1枚,小者3克,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l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杏仁100粒=40克, 桃仁100粒=30克, 乌梅100粒=90克,
栀子10枚=10克, 枳壳1枚=18克, 枳实1枚=1.5克,
附子中等大者1枚=25克,大者1枚=30克,
槟榔1枚=7克, 大腹皮1枚=5克, 贯众1枚=60克,
生草乌1枚=5克,僵蚕10条=5克, 水蛭7条=10克,
虻虫6枚 =2克, 郁李仁20粒=1克,

半升(100毫升)=70克, 生半夏半升(100毫升)=50克,
五味子半升(100毫升)=31克, 麻仁半升(100毫升)=50克,
生枣仁半升(100毫升)=50克, 豆豉半升(100毫升)=52克,
冬瓜子半升(100毫升)=25克, 芒硝半升(100毫升)=60克,
吴茱萸1升(200毫升)=70克, 麦冬1升(200毫升)=60克,2015-08-08
根据1981年考古发现的汉代度量衡器,汉时一升=200毫升,一合=20毫升,一合是一升的十分之一啊!一斤=15.625克2013-07-31
栀子14个不用说了,关于豆豉4合(约等于现400克),古时是容量单位。1合是1升的4分之1。2013-07-11
其实中医不谈剂量,谈剂量就落了下乘,仅供参考。2013-07-11
按目前;方剂学用量可以,2013-07-11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8:22: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栀子与豆豉的比例在《伤寒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栀子14个大约20克,豆豉4合约20克。这一比例的设定,是基于古代的计量单位。一斤等于250克,一两等于15.625克。通过这些计量单位,可以更精确地把握药量。在煎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质地来调整,草木类药物的药末约1克,金石类药物的药末约2克。文...

  • 胡希恕和刘渡舟的,应该是讲的最好的。胡老是中医临证大师,一辈子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好像只有一篇文章),为人谦虚严谨族睁。现在的书,都是他的弟子所写。现在书店有他老人家在世时讲伤寒论的录音,与书配套,可作参考。刘老也是大师,是郝万山的老师,才思敏捷,对中医理论研究相当深入,书比较多...

  • 吴茱萸1升(200毫升)=70克, 麦冬1升(200毫升)=60克,根据1981年考古发现的汉代度量衡器,汉时一升=200毫升,一合=20毫升,一合是一升的十分之一啊!一斤=15.625克栀子14个不用说了,关于豆豉4合(约等于现400克),古时是容量单位。1合是1升的4分之1。其实中医不谈剂量,谈剂量就落了下乘...

  • 胡希恕和刘渡舟的,应该是讲的最好的。胡老是中医临证大师,一辈子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好像只有一篇文章),为人谦虚严谨。现在的书,都是他的弟子所写。现在书店有他老人家在世时讲伤寒论的录音,与书配套,可作参考。刘老也是大师,是郝万山的老师,才思敏捷,对中医理论研究相当深入,书比较多,但...

  • 当然是李辛老师伤寒杂病论会通读本,由李保平著作,本书主要以黄竹斋先生的《伤寒杂病论会通》本条文作为核心,以白云阁本《伤寒杂病论》为主,汇集了赵开美本、长沙古本、涪陵古本等各版本为一体,又摭取了历代医家研究经方之精华,逐条进行排比,逐字给予审订,订正了黄氏的错误和不足,补其缺漏条文...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