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圣药黄芪养生功效大

  中药黄芪在古代被称为黄耆,还有戴糁、百本、箭芪、二人抬等别称,是豆科草本植物黄芪的根。据说有一位名叫戴糁的老人为救儿童而坠崖身亡,其墓旁生长着一种能够补中益气的中药,为纪念这位老人,人们将这种中药称为戴糁。
  耆为古人对老者的尊称,戴糁面黄,被人们尊称为黄耆,成为古人认同的中药名称,后来演变成黄芪。
  很多中药典籍都将黄芪称为补气圣药,其实它补血功效也很强,还有健脾、补三焦、利水消肿、固表敛汗、托疮排肿等多种保健作用,是人们养生必备佳品之一。

补气又补血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温,入肺、脾、肝、肾四经,其药性为阳中之阳,善补一身之气。
  据说有很多老师由于经常讲课耗气严重,常有身体疲惫,讲话无力之感,使用黄芪泡茶饮用,顿感精力充沛,声如洪钟,可见其补气功效之强大。
  很多中医名家研究黄芪后,认为气为无形之物,血为有形之物,气为血之帅,生血速度慢,必须得到气的帮助才能血量充足,而黄芪以补气为先导,能够有效的促进血的生成,如果与当归合用,其补血效果更佳。
健脾补三焦   肺与皮肤相表里,主气,黄芪补气,善调肺与皮肤之疾病,有补上焦的作用,黄芪色黄,入脾土之经,能够振奋脾胃之中气,对一切脾胃虚弱所导致的体虚无力有良好的疗效,所以中医讲黄芪对中焦有补益作用,黄芪还入肾经,能补肾利水,通下焦之气,所以黄芪有功补三焦之说。
止汗又排汗   固表敛汗是黄芪很重要的一种功效,阳气虚弱的人,体表的卫气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大汗频频而不止的现象,导致身体更加虚弱,黄芪能补肺健脾,充实卫气,让皮肤腠理密闭,起到止汗的作用。
  伤寒患者由于中气虚弱而导致内热积于内,无力将热通过出汗散发出去,黄芪能够补益中气,让人有能力排汗散热,缓解病情。
2022-11-17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1:33: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功效。黄芪以干燥根部作为药用部分,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止汗脱肛等功效。它被誉为补气圣药,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体瘦、久泻脱肛、气血亏虚、疮疡难愈等症。黄芪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保肝利胆,抗衰老,抗应激,提高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2. 作用。黄芪在传统...

  • 1. 补气与止汗: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主要功效包括补气、固表止汗。2. 利尿消肿与排脓:黄芪具备利尿消肿的作用,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同时还有排脓的功效,对于治疗浮肿、痈疽有显著效果。3. 益气养血:蜜炙黄芪能够补气养血,适用于脾气虚、血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4. ...

  • 1. 增强免疫力:黄芪中的多糖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产生,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2. 补气养血: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对于气虚引起的疲劳、无力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的人群调理身体。3. 改善心血管健康:黄芪能够降低血压、调节心脏功能,对于心脏...

  • 1. 在中医学中,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因其丰富的功效被广泛应用。2. 它的主要功效包括补益气血、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促进新陈代谢。3. 在临床实践中,黄芪主要用于治疗因气虚引起的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4. 此外,它也适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自汗盗汗,以及气虚导致的水肿。5. 黄芪...

  • 1. 黄芪被誉为补气圣药,具有显著的补中益气作用,能够增强身体的元气,对恢复体力和抗疲劳有良好的效果。2. 它能够利水消肿,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有辅助疗效,常被用于中医的肾病治疗中。3. 尽管黄芪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它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决定。对于肾虚、肾病水肿、肾病蛋白尿、肾...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