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和柴龙牡汤

和解少阳剂,适用于邪在少阳之证。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炙,三两(9g) 半夏洗,半升(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证治机理】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正胜欲拒邪出于表,故往来寒热;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解】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黄芩相配伍,一散一清,恰入少阳,以解少阳之邪。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参、枣与夏、姜相伍,以利中州气机之升降。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则诸证自除。

【配伍特点】透散清泄以和解,升清降浊兼扶正。

【运用】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之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原方“去滓再煎”,使汤液之量更少,药性更为醇和。小柴胡汤为和解剂,服药后或不经汗出而病解,或见汗而愈。《伤寒论》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不足,服用本方后,可见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之“战汗”,属正气来复,祛邪外出之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木来乘土,宜去黄芩,加芍药柔木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瘀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疏风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附方】

1.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柴胡半斤(24g) 桂枝去皮,三两(9g) 干姜二两(6g) 栝楼根四两(12g) 黄芩三两(9g) 牡蛎熬,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柴胡四两(12g) 龙骨 牡蛎熬    生姜切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各4.5g) 半夏洗,二合半(9g) 黄芩一两(3g) 铅丹一两半(1g) 大黄二两(6g) 大枣擘,六枚(2 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主治: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鉴别】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能和解少阳,主治往来寒热者,皆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但小柴胡汤乃伤寒邪入少阳之主方,为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剂,主治少阳证邪在半表半里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兼内有寒饮,故佐以桂枝、干姜温阳化饮,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胸胁满微结加牡蛎软坚散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兼有痰热,且见谵语,故佐以大黄泻热,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而化痰,心烦惊恐加铅丹、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方论选录】柴胡、黄芩能和解少阳经之邪,半夏、生姜能散少阳经之呕,人参、甘草能补中气之虚,补中所以防邪之入里也。(吴昆《医方考》卷二)

【医案举例】己丑正月二十日,钱,三十四岁。太阳中风汗多,误与收涩,引入少阳,寒热往来,口苦脉弦,与小柴胡汤和法。其人向有痰饮喘症,加枳实、橘皮,去人参。柴胡五钱,姜半夏六钱,生姜五钱,广皮五钱,小枳实四钱,大枣(去核)二枚,炙甘草三钱,黄芩炭一钱五分。煮三杯,先服一杯,寒热止,止后服,尽剂不止,再作服。二帖。廿三日,风入少阳,与小柴胡汤已解其半,仍须用和法,寒多热少,而口渴,较前方退柴胡,进黄芩,加天花粉。姜半夏三钱,柴胡二钱,生姜三大片,天花粉三钱,炒黄芩三钱,大枣(去核)二枚,炙甘草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吴鞠通医案》卷一)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合六十六法,方三十九首,并见太阳阳明合病法

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合三十九法,方三十首,并见太阳少阳合病法。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 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2022-07-28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4-10-06 00:29: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C

  • 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1600毫升,煮取8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四次温服200毫升。

  • 可以不要铅丹和人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处<<伤寒论>>。其用于治疗伤寒下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等症。方中的铅丹有镇惊坠痰作用,但本品有毒,易蓄积中毒,现在很少运用。因本方治则以消为主,如你脾胃虚弱不很重,也可不用。 本方及分量如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