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内容概要

分上、中、下三卷。次年铸成“铜人”二座,与书配合,故全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上首载正背屈伸人形尺寸图,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经 等,其次按手、足阴阳十二经及任、督二脉顺序,逐经记述了经脉循行部位、走向、主病及其所属经穴的位置;卷中先列“针灸避忌太乙图”,继按头、面、肩、项、膺、腋、股、胁等各部,及经穴排列次序,备述每一经穴的部位、主治疾病、针刺深浅、灸疗壮数和针灸禁忌;卷下载列十二经气血多少,及井、荥、俞、经、合五腧穴之穴名,又按手、足阴阳十二经次序,详述各经脉在四肢的经穴部位、主治和针灸法等。后附《穴腧都数》分别记有头、面、颈、背、胸、腋、腹、胁等各部的十二经穴;四肢部经穴部位;“修明堂诀式”(即周身骨度尺寸);以及“五脏六腑大小尺寸”等,文字简要,具有全书经穴的索引性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春秋占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就已发现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并逐渐创立了独特的针灸疗法。当时已有许多著名的针灸医生和经络方面的专著。唐代以后,针灸学又有了新的发展。著名的宋代针灸学龄前家王惟一于1027年编成针灸专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它内容丰富、形象真实、并富有立体感。全书3卷。这部著作承前启后,可谓集以前针灸学之大成。

2016-05-27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0:37: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C

  • 穴位则是经络系统的控制机关,刺激穴位可以起调节经络系统作用。针灸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汉晋时逐渐完备,开始用图形表示针灸穴位。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命翰林医官王惟一考订针灸经络,著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作为法定教本在全国颁布。为了便于该书的...

  • 考证针灸之法,铸造针灸铜人,作为针灸之准则。 王惟一是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局奉御,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都有深入研究。奉旨后,他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穴位、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进行细致研究,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