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手少阳三焦经,不畅心烦胸闷、心悸咳嗽、食欲不振

三焦经经络穴位图

臑会穴 耳和髎穴 三阳络穴 四渎穴 瘈脉穴 关冲穴 液门穴 中渚穴 阳池穴 天井穴 清冷渊穴 消泺穴 外关穴 支沟穴 会宗穴 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风穴 颅息穴 角孙穴 耳门穴 丝竹空穴

亥时(21:00 23:00)

手少阳三焦经又可称为“耳脉”,是耳朵的忠实守护者,它分布于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起始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进入缺盆穴,分布于膻中。

本经穴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发生病痛等。

脏腑症:三焦发生病变时,上焦容易心烦胸闷、心悸咳嗽;中焦病变易脾胃胀痛、食欲不振;下焦病变,会出现水肿、遗尿、便秘等。

经络症:三焦经不畅时,容易出现胃脘痛、腹胀、嗳气、食不下、呕恶、小便不利、烦心、心痛、失眠等病症。

作为六腑中最大的腑——三焦,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在这时睡眠,百脉可休 养生 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因此此时要保持心平气和。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赌气、怄气、发脾气,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么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三焦经主要集中在人体头部、颈部和手臂外侧,在亥时入睡前,看电视或者听音乐的时候,轻轻拍打三焦经,对水谷、水液、元气的运行非常有利。2022-07-15
mcxzy 阅读 15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1:34: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关冲穴,结束于缺盆穴,贯穿手少阳经脉,是耳朵的守护者,分布于人体侧面,如同门轴般连接手指至肩部。2. 该经络在亥时(21:00-23:00)尤为活跃,此时为三焦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保持心平气和对于养生至关重要。3. 三焦经亦称为“耳脉”,其经络穴位图显示,从关冲穴起始,...

  • 经络症:三焦经不畅时,容易出现胃脘痛、腹胀、嗳气、食不下、呕恶、小便不利、烦心、心痛、失眠等病症。作为六腑中最大的腑——三焦,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在这时睡眠,百脉可休 养生 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因此此时要保持心平气和。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赌气、怄...

  • 三焦经,全称为手少阳三焦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三焦,可以治疗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灵枢·经脉》称其为“三焦手少阳之脉”。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的尺侧末端的关冲穴,并沿无名指尺侧缘,上行过手背,出于第四、五掌骨间,再沿前臂伸侧两骨,即尺骨、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

  • 人体的经脉系统中,有一条重要的经络被称为手少阳三焦经。它由二十三个穴位组成,起点是手部的关冲穴,经过液门、中渚,然后旁通阳池,接着是外关和支沟,这些穴位排列有序,如同一条脉络贯穿手臂。会宗、三阳四渎等穴位在其上分布,如同河流般流淌。从天井穴开始,经清冷渊、消泺,直达臑会肩髎和天髎...

  • 在中医理论中,十二经络分为四组: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它们统称为“正经”。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足厥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