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中的“三部九侯法”是指哪些部位?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
“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
、中、沉三侯,共为“九候”。
此外,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
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你提供有用的参考!2020-03-0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4:4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一种全身遍诊法,将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为三部,每部又分为上、中、下三候,因此称为“三部九候法”。这一方法在古代主要用于诊断人体疾病。在头部,上部诊两额动脉(太阳),以判断头部疾病;中部诊两侧耳前动脉(耳门),以判断耳...

  • 下肢三部:7. 上部候脉在足厥阴肝经的动脉(五里、太冲),用以诊断肝的病变。8. 中部候脉在足太阴脾经的动脉(箕门),用以诊断脾脏病变,同时配合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诊断胃气。9. 下部候脉在足少阴肾经的动脉(太溪),用以诊断肾脏病变。在临床实践中,这种遍诊法已被简化,通常只取寸口脉...

  •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

  • 1. 三部九侯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术语,涵盖了全身的脉诊方法。2. 这种方法涉及头部、上肢和下肢的三个部位,每个部位都有上、中、下三个脉搏点。3. 通过观察这些脉搏点的大小、速度等变化,可以判断相关经络的脏器是否存在寒热、虚实等问题。4. 在头部,额头的动脉(太阳)、耳前的动脉(耳门)和面...

  • 1. "三部九候脉证"是中医诊断中的核心概念。2. "三部"指的是寸、关、尺三个部位,分别对应上、中、下三个区域。3. 上部从胸上至头,中部自膈下至气街,下部则从气街向下延伸至足部。4. 九候进一步细分了这三个区域的脉象,每部都有天地人的含义。5. 在上部,脉象表现为牢、结、沉、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