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实则泻其子治法的代表方剂是

体现实则泻其子治法的代表方剂是左金丸。
一、左金丸
左金丸,中成药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一。为泻火剂。具有泻肝火,行湿,开痞结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胃,嘈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本品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左肝丸中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佐以辛热之吴茱萸,既能降逆止呕,制酸止痛,又能制约黄连之过于寒凉;二味配合,一清一温,苦降辛开,以收相反相成之效,所以要利用好左肝丸,发挥它的作用。

左金丸功效有很多,左金丸的功用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左肝丸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左肝丸治证为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以及肝火犯胃所致。
二、实则泻其子
实则泻其子是指某脏之病因子实引起时,除直接泻该脏外,泻其子脏也是重要的治法。如肝火偏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致遗精梦泄,在治疗上就应清泻肝火之实,使肝火得平,则肾的封藏功能也就恢复,遗精梦泄可随之而愈。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根据中医理论,“实则泻其子”是一种治疗方法,指对于实证或热证,可以通过刺激其子穴来泻除病邪。但在饮食调理方面,如果水多了,需要选择合适的食材和制作方法来利水渗湿。
2023-11-17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05: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体现实则泻其子治法的代表方剂是左金丸。一、左金丸 左金丸,中成药名。出自《丹溪心法》卷一。为泻火剂。具有泻肝火,行湿,开痞结之功效。主治肝火犯胃,嘈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本品具有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

  • 在中医治疗中,“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是一种常用的法则。中医将人体五脏分为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中的火、木、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其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即母子关系。当肺部疾病长期导致身体虚弱...

  • 甘草泻心汤就是通过清心火来治疗口疮,同时缓解了因肝火上炎引起的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等症状。“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是中医整体观念在治疗法则中的重要体现。然而,这一治法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临床应用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不可机械套用。

  • 参苓白术散、清燥救肺汤、六君子汤等著名方剂都体现了这一思路。当某脏有病,是由于另一脏的功能亢盛所引起时,可以泻其亢盛的一脏,这种治法叫做“实则泻其子”。例如肝阳上亢,肝郁化火以致面赤头痛,急躁易怒,心烦不眠,治疗时除用平肝潜阳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泻心火的方法,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 杏仁 撰 一、缘起 子母补泻治疗法则源自《难经》,为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所著,阐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原则。后世医家以易字形式表达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子母补泻法则包含四条,除直接治疗法则外,还有间接治疗法则。医之道至简,医之术繁杂,四条法则为普适一般法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