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小故事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小 故事 ,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小故事1: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
  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上、仔细地琢磨。
  回家不久的阳宝又惊叫着跑来说其父亲一口气上不来,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鹊急忙去阳宝家,只见阳宝的老父亲双眼上翻,喉中噜噜有声。扁鹊看罢,立即吩咐阳宝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来研成末,给阳宝父亲灌下。
  须臾,阳宝的父亲就止住抽搐,气息也平静了。扁鹊回家时却发现桌上的两枚牛““石头”不见了。细寻之下,原来阳宝在慌乱中错把牛黄当金礞石拿去了。扁鹊思忖:“难道这种石头真的有豁痰定惊的功效?”遂于次日,有意用其配药,给阳宝的父亲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迹般的好了。扁鹊就将这种黄牛胆内的深黄色之物命名为“牛黄”。从此,名贵而奇效的中药“牛黄”便诞生了。

  中医养生小故事2:中医养生故事--苏东坡妙联对名医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伟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人称“儒医”。
  他在杭州任知府时,就致力于搞医学研究。当时该地瘟疫经常发生,百姓死亡很多。为了把黎民百姓从痛苦的病魔中解脱出来,苏东坡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几十两黄金,在城里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诊坊,专门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愈了近千病人。
   传说 在杭州城西有个庞家庄,庄主姓庞名安时,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济贫,好善乐施,是远近闻名的一位老中医他喜欢交际,也 爱好 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因而与苏东坡交往甚厚,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
  有一天苏东坡正坐在书房里翻阅医学书籍,外面衙役来报:“启禀大人,府外庞中医求见”。苏东坡忙说“有请”。庞中医在衙役的引领下来到书房门前,猛抬头,一眼看见门旁新挂了两只灯笼,他不由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苏东坡正好迎出门来,他听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领神会,随即续出下联: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二人相视大笑,手挽手走进后院。院子的中央设一小花园,庞中医看见园中生长的翠竹葱绿茁壮,他灵机一动,赞叹道:
  中暑最宜淡竹叶
  苏东坡随口对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两人在花园边坐下,衙役递上香茶,二人品茶谈天。他俩从名诗谈到名医,又从 对联 谈到医学,真是棋逢对手,喜结知音。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庞中医抬头一看,只见园中玫瑰正盛开,妩媚娇娆。他触景生情,又出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苏东坡听他又吟一联,未加思索也脱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庞安时坐了一会,告辞出来,随口又出一联: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苏东坡含笑答道: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
  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对联对得工整和谐,妙趣横生
2022-07-18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1:59: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养生小故事1:扁鹊与牛黄 牛黄,是一味名贵的中药。相传,牛黄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在无意中发现的。一天,扁鹊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时,邻居阳宝杀了一头病牛,发现牛胆囊中有些像石头的东西,不知是阿物,于是提着胆囊来向扁鹊请教。扁鹊剖开胆囊取出两枚“石头”放在桌...

  • 孙思邈还非常重视养生,并亲自实践。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养生方法。他强调心态平衡,不过分追求名利;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注意气血流通,不懒惰不动;生活有序,不违背自然规律。这些都是孙思邈留给我们的宝贵养生智慧。

  • 1:是个有文化传承的 养生 之道,因人而异,需要科学理性对待。2:营养过剩的现代人,适当轻断食,适当“辟谷”,是有易于 健康 的。3:很多中医,真对有关症状,要求少吃,饿一饿,也是同理。

  • 脾——人体中, 劳苦功高的黄婆。道教 养生中把五脏以阴阳赋予了不同的角色:肝叫“木母”,肺叫“金公”,脾叫“黄婆”,心叫“姹女”,肾叫“婴儿”。为什 么这样分配呢?先从五脏特性说起。“木母”相当于女人,肝主生发,如同家里辛勤劳动的主妇;“金公”相当于男人,肺主肃降,如同家中...

  • 但纪晓岚也有正确的养生观,《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不少与养生有关的故事。他认为,养生不能照搬书中的方法,须因人而异、辩证施为;做人要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也对养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老纪之“心常泰”三字,可谓深解养生妙旨。中医理论认为,不拘小节之人,必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