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对于血,具有温煦、推动、化生和统摄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或升降出入失常,则必然影响及血。

  同样,血的亏耗或功能失调,则亦必影响及气。[举例说明]故临床上气血互根、互用功能的失调,主要表现于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不荣经脉等几方面。兹分述之:

  气滞血瘀

  概念: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运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形成:气滞血瘀,多由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或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因而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等所致。

  表现:气滞血瘀病变与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极为密切。

  [原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滞血瘀,或使经脉瘀阻而不通,或瘀血结聚而成形,故多见疼痛,瘀斑,以及瘕聚,症积等病证。

  气不摄血

  概念:气不摄血,主要指气虚不足,统摄血液循行的功能减退,血不循经,逸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于久病伤脾,脾气虚损,中气不足,统摄无权所致。

  表现:气虚不能摄血,主要表现在气虚下陷及统摄无权,血离经隧两方面:其中因气虚下陷,而致血从下逸者,则又称血随气陷。血随气陷,统摄无权,则血易从下部逸出,可见便血、尿血及妇女崩漏等症。若气虚统摄无权,血离经隧而逸于脉外,渗于肌腠,则可见皮下出血或紫斑。

  气随血脱概念: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或过后,气随血液的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

  形成:气随血脱,多由外伤失血,或妇女崩中,或产后大出血等因素所致。

  表现:血为气之载体,血脱则气失其附载,故气亦随之暴脱而亡失。气脱则阳亡,不能考,试大网站收集温煦固摄肌表,则见冷汗淋漓;阳气虚衰不达四末,故四肢厥冷;气血两脱,不能上荣头目,清窍失养,故见晕厥;血脉失于气血之充盈与鼓动,故脉见芤象,或见沉细而微。

  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机能衰退与血虚组织器官失养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耗伤,气血考试,大网站收集两亏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衰;或先因气虚,血液无以生化而日渐亏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病证。临床可同时并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病症。

  气血失和、不荣经脉

  气血不荣经脉,主要指因为气血两虚,以致气血之间相互为用的功能失于和调,影响及经脉、筋肉和肌肤的濡养,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之病理状态。多由于血虚受风,或风中血络,导致气血营卫失和所致。临床所见如肢体麻木不仁,或运动失灵,甚则不用,或皮肤瘙痒,或肌肤干燥,甚则肌肤甲错等症,都是气血失和,不荣经脉的具体表现。2023-01-12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6:15: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