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肝郁脾虚的方剂 2 治疗肝郁脾虚的中成药 3 肝郁脾虚相关药物 4 治疗肝郁脾虚的穴位 5 古籍中的肝郁脾虚 1 拼音 gān yù pí xū
2 英文参考 stagnation of liverQI with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spleen de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肝郁脾虚为证候名。指肝失疏泄与脾气虚弱并见,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气本虚,又兼肝气所犯,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理变化[1] 。肝气郁结,引起脾胃虚弱,其中主要为消化功能减弱的病变[2]。症见胁痛、厌食、腹胀、大便溏泄、四肢倦怠等[2]。治宜疏肝健脾[2]。

肝郁为肝气郁结的简称[2]。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发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郁之证,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2][3] 。临床表现为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2]。若肝气上逆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2]。肝郁影响脾胃,则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症[2]。在妇女还可出现 *** 胀痛、月经不调等[2]。
42022-11-1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10: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脾不调 病证名。指肝气不和引起脾失健运,肝脾功能失调的病证。肝气过盛,横逆犯脾胃,导致肝气犯脾的证候;肝气郁结,疏泄不利,导致肝郁脾虚的证候,均属肝脾不调。参见肝气犯脾、肝郁脾虚条。治疗肝脾不调的穴位 期门 门。期门穴主治脾胃及胸胁部疾患:如心下切痛,饮食不下,呕吐呃逆,伤食...

  • 1. 病情简介:患者LJQ,男性,43岁,于2014年6月25日发病。2. 中医诊断:积聚积证,属肝郁脾虚证。3. 西医诊断:尚未提供具体西医诊断。更正与润色:1. 更正:若存在西医诊断,应补充并提供详细诊断结果。2. 润色:肝郁脾虚证的表述可调整为“中医认为是由肝气郁结和脾胃虚弱引起的病症”。3. 补充...

  • 3 定义 阴黄·肝脾不调证(yin jaundice with syndrome of disharmony beeen liver and spleen[1])是指肝郁脾虚,以脘腹痞闷,肢倦乏力,胁肋隐痛不适,纳食不香,大便不调,苔薄白,脉细弦等为常见症的阴黄证候[2]。4 阴黄·肝脾不调证的症状 阴黄·肝脾不调证患者脘腹痞闷,肢倦...

  • 临床涉及到现代多种疾病,包含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激素紊乱,免疫功能失常,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肝功能受损等病理改变。运用基因芯片及蛋白组学技术,深入研究肝郁脾虚证的本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水平 。

  • 5.2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 经行泄泻·肝郁脾虚证(menstrual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3])是指肝气素郁,经前及经期,肝血下注于冲任,肝气更难于疏泄,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水湿并入大肠,以月经将潮或经行期间,日泻数次,腹痛即泻,脘腹胀满,...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