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肾阳、肝阳、肺阳、脾阳不足的辩证调理


阳气不足比较典型的表现有:倦怠,总感觉自己精力差,爱睡觉,整天一副睡不醒的样子,非常疲劳,怕寒,总感觉冷,不管怎么加衣服, 基至大热天都感觉冷,手脚冷;舌头胖大有牙齿痕;脉搏没有力,不容易模到...

手足不温,唇舌青紫,甚者会有胸闷、胸痛等,心阳虚,也就是心脏功能低下或者说心脏功能受到影响的人,总是手脚发冷,嘴唇呈暗红色,甚至青色;胸部总不舒服,好像有东西堵着,严重者呼吸时通不过气来, 个别明显者,胸口疼痛,甚至像针扎一样刺痛,也有些人,这些症状都没有,但是总感觉自己肩膀、后背部酸痛不适,常误以为是劲椎病、肩周炎。
调理要点: 要补心阳。主方:桂枝甘草汤加减

易疲劳,有高血压等,肝阳虚,也就是肝脏功能低下或者说肝脏功能受到影响的人,容易疲劳,整天感觉自己没有精力,哎睡觉,由于中医说“肝主筋”,也就是说人体血管、肌腱等组织归属为肝系功能,因此,该类人群多伴有血管硬化,好发颈、肩、腰、腿综合征。
调理要点: 肝主疏泄,肝阳充足升发条达,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主方:天麻钩藤丸加减

易食欲缺乏,消化不良,湿浊不化而肥胖等。脾阳虚,也就是脾脏功能低下或者说脾脏功能受到影响的人, 一方面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吃不下饭,比如有的人一吃饭就容易肚子胀闷不适,有的人能吃饭但却非常瘦, 老百姓讲这种人是“白吃”。有的人要拉肚子, 吃什么拉什么,严重者吃的菜叶子,拉出来的还是菜叶子。另一方面,表现为脾脏代谢,排泄机体代谢性产物、垃圾的功能低下,导致代谢性产物以及机体垃圾不能及时排泄出去,从而堆积于体内,导致肥胖、痛风、身体酸痛不适等。由于消化、吸收不好, 还会导致严重的广泛性的气血不足,进一步继发多脏腑供血不足的问题,发作为多脏腑功能退变,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 养生 、治病、保健的关键。
调理要点: 饮食忌生冷、肥甘厚腻,宜吃清淡、软的食物。主方:附子理中丸加味
气短乏力、夜间咳嗽,肺阳虚,也就是肺脏功能低下或者说肺脏功能受到影响的人,说话有气无力,精力差,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特别容易感冒,容易晩上咳嗽、 哮端等。此外,这种人皮肤也不好。
调理要点: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说饮食要根据自身状况,不宜过食五味,并要随着气候变化来添减衣服。

不强、性功能低下,宫寒不孕,小便多等。肾阳虚,也就是肾脏功能低下或者说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的人,老百姓最熟悉的就是 冷淡, 没有什么性需求;小便多,尤其是晩上;怕冷,尤其是腰、四肢怕冷;女性多伴有生殖能力差、不孕不育等问题, 肾脏是人体元阳之根本,是阳气的核心。换句话说,人自出生以来,所有脏腑、组织功能的启动、发挥,均是由肾阳来启动。肾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阳气,因此,中医认为, 肾为先天之本,是 养生 、治病、保健的关键环节。
调理要点: 平时饮食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节避免剧烈运动,冬天阳气闭藏的时候,尽量早睡晚起,使阳气得到很好的储藏。主方:通脉四逆散加减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022-06-27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0:37: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中的五阳指五脏的阳气,包括心阳、肝阳、脾阳、肺阳、肾阳 ,他们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脏气,被称为“君主之官”。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这是心阴、心阳、心气和心血协同作用的结果。二、关于肺阳的论述,医学中很少介绍到,肺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 总得来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也有另一种说法,人体来分,胸部在上是属阳,腹部在下是属阴的,所以心肺在上为阳,肝脾肾在下属阴。心在胸部,属火,其气热而宣通。对于心脏来说,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胃阴中之至阴。因为五行加上阴阳之分,所以...

  • 3、脾阳虚:是指脾阳亏虚,患者容易出现腹部胀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小便不利,女性可能会表现为白带量稀少等症状。中药治疗以温阳健脾为主,临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等缓解症状;4、肺阳虚:是指肺阳不足导致的肺气虚。典型表现为怕冷、四肢发凉、流鼻涕等症状,患者更容易感冒。中医临床治...

  • 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三门五阳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的五脏所对应的五个阳气和三个阳气门,具体来说,三门指的是天门、人门和地门;五阳指的是心阳、肺阳、肝阳、脾阳和肾阳。在中医学中,三门五阳的理论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了人体的阴阳平衡问题,当人体的阴阳失衡时,会出现各种...

  • 肺阳不足常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状。治疗应振奋肺中阳气,可点按中府穴。中府穴,两手叉腰,找到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然后垂直向下一肋骨即为中府穴。其为肺经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补充肺中阳气。方法:用一侧食指点按另一侧中府穴,以有微热感和酸痛感为佳。...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