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是什么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少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穴道:是人类及动物共有的电位最高的皮下电场区,是神经主干和神经末梢经过的地方,是人类和动物身体中电势能最高的地方,这部分破坏或者坏死,以及外力破坏及阻碍,都会引起麻、胀、痒、痛、酸等症状,甚至会产生组织、器官、循环和心脑不适、还可导致残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活体中重要的电场,也是与大脑密切联系场所。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医用402个,其中有活穴和死穴之分,其中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为36个,总计108个。
2014-03-18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0:36: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其并不是体表的一个点,而是立体结构,在甲乙经中称之为“穴孔”,《太平圣惠方》中称之为“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之为“腧穴”,《神灸经纶》称之为“穴位”。《内经》中有“节”、“会”、...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有经络系统,经络内含气,气血流动于全身,维持着生命活动。而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是气流通过的通道,是气血汇聚、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的命名与经络系统有关,如“足三里”、“关元”等,分别对应着足部和腹部...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治病的刺激点。人体有许多腧穴,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位于十二经脉的腧穴,还有任脉以及督脉上的腧穴,简称十四经穴,如合谷、太冲、百会等。不在十四经脉范围内,但具有固定名称、部位和主要作用的腧穴,称为经外奇穴,如太阳、八邪、八...

  • 腧穴,又称孔穴、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在针灸、推拿等疗法中,它们是主要的施术部位。腧穴学研究其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基本理论,是针灸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现代研究结合了腧穴的形态结构与针灸效应,使腧穴学内容更加丰富。在《黄帝内经》中,腧穴被称为“节”、“会”、“气穴...

  •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分,具体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所以针灸、按摩穴位,通过调理人体的气机,起到治疗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