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腧穴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腧穴研究发展
其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

①无定位阶段。最初,人们用砭石割刺痈疽肿疡,排脓放血,解除病痛。后逐渐发现有显著痛感和压痛处,砭刺效果更好,这就是“以痛为腧”的规律。“以痛为腧”常随着患者疼痛反应不同,而在不同部位出现压痛点,因此此阶段无固定位置。

②定位定名阶段。经过反复实践,用针刺或艾灸刺激体表的某些部位,对相应的某些疾病和症状有治疗作用;刺激某些部位,不仅对相应病症有效,而且对其他病症也有效,日积月累,逐渐发现了某些部位和某些病症具有相关性的规律。战国晚期,秦汉时代,以《内经》等为代表,确定这些部位的取法和治疗作用,并加以命名,就成为腧穴。

③系统分类阶段。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各个腧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在治疗作用上既有共性,又有相对的特异性。在魏晋唐宋时期,以《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代表,使经络、部位、穴位逐渐结合起来研究,成为系统分类的基础。尤其是在十四经脉上,腧穴治疗作用的相关性更为突出,于是腧穴有了系统分类。

④国际标准化阶段。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曾派出安瑞中岛医师考察中国关于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的研究情况。1981年5月在东京、1982年12月西太区在马尼拉、1985年7月在香港相继召开了三次针灸穴位名标准化会议。1987年出版了《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手册》。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部分专家编写了《经穴部位》、《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并绘制了标准化穴位图。后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从1991年元月1日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在全国实施,1991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腧穴标准化方案推广会。全国大学本科针灸教材(第二版)将其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这时的特点是名称统一,定位统一,解剖内容统一,主要主治内容基本统一,刺灸法相对统一。2020-11-18
也叫穴位、气穴。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结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医生通过对一定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调整人体机能,治疗疾病。2020-11-1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肌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腧(shù,第四声)穴是指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1] 又称孔穴、穴位等。[2]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结合腧穴的形态结构和针灸效应等进行研究,使腧穴学的内容更为丰富。2020-11-1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穴不是体表孤立的点,而是与经络脏腑相连接。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节,又是针灸治疗的施术部位。腧穴与经络脏腑的气血密切相关,通过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穴均分别归属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 故腧穴、经络、脏腑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全身的腧穴按照是否归入十四经脉,和是否有固定的部位和名称,总体为可归纳成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十四经穴指具有固定名称和位置,归属于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的腧穴,不属于十四的则为奇穴,阿是穴是无固定名称,无固定的位置,以压痛点和病变部位等反应点,为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2020-11-18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4-11-17 14:3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