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腧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结于体表的所在,也就是临床上下针的部位。“腧”,有转输的意思;“穴”,是空隙之意。偏穴又有“气穴”、“孔穴”、“骨空”等名称,习惯上称“穴位”。
腧穴散布在一定的经络循行线上,因此,它的作用和经络的功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经络是人体气血流通的线路,脑穴就是这些线路上的小站,转运输送流行着的气血。当某些内脏有病时,在所属经络上的某些腧穴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如压痛点或特殊的过敏点,针灸疗法就是刺激这些“点”来调整经络与脏腑的功能而取得疗效。
腧穴从大体上可分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种。经穴是属于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约有361个。经外奇穴是十四经以外的腧穴,约有200多个。阿是穴是一种没有固定位置的腧穴,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辅穴,所以又叫“压痛点”、“天应穴”。
体腧穴很多,由于每个脑穴的位置不同,因此取穴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要正确的取穴,必须掌握穴位的测定标准。
2020-01-02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46: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每个腧穴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首先,近治作用指的是所有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处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例如,睛明穴和攒竹穴可以治疗眼部疾病及前额疼痛。其次,远治作用是指某些特定的腧穴能够治疗远离其所在部位的病症。例如,足三里穴能治疗胃痛、腹泻等症状,尽管这些症状与腿部...

  • 人体穴位通常被分为四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和耳穴。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它们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循行路线上,总计有361个。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经外奇穴,是指那些未归属于十四经脉,但定位明确且具有特定疗效的腧...

  • 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1、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计361个。2、经外奇穴:凡未归属于十四经脉、定位明确、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称为奇穴。3、阿是穴:是病症在体表上的反应点,无固定部位,往往随病而起,病愈即失。

  •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腑会太仓(中脘),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膻中)也”。 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如章门为脏之会...

  • 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分述如下:1.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这些腧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经穴随着人们的医疗实践,也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