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名词解释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肌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针灸学名词。也叫穴位、气穴。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结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医生通过对一定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调整人体机能,治疗疾病。

2023-01-16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47: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肌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针灸学名词。也叫穴位、气穴。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能聚结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医生通过...

  •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 、穴道。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

  •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简称俞穴,属膀胱经穴,分布于背腰部相应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处,与脏腑有密切关系。背俞穴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除治疗相应脏腑病外,还可治疗与该脏腑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

  •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名词解释:是当不同人体或同一人不同状态受到同一种刺激或药物的作用下,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使其偏亢或不足的功能均达到正常的作用。双向调节是指当机体由于内在或外在因素导致功能亢进或低下时,针灸和中药干预所发挥的平衡效应。通过分析针灸和中药的作用特点,认为针灸和中药的双向...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