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刺法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      皮肤针即“梅花针”,又称“七星针”。是用5~7枚不锈钢针排列成梅花或七星形状固定在针杆头端而成。通过叩刺皮肤或某部腧穴,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治疗与预防疾病的目的。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 头痛、胁痛、腰痛、背痛、肋间神经痛、痛经等。   ◆ 高血压、失眠、近视、小儿痿证、斑秃等。   ◆ 皮肤病。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消毒皮肤针、75%酒精棉球、干棉球、无菌持物镊及罐、清洁弯盘。 操作方法   ① 持针方法   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   ② 叩刺方法   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和刺激强度。   ③ 叩刺部位   ◆ 循经叩刺 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 穴位叩刺 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临床常用的是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 局部叩刺 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④ 刺激强度与疗程   ◆ 轻刺:用力较小,皮肤仅见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虚证及久病者。   ◆ 中刺: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及一般患者。   ◆ 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大腿等肌肉丰厚部位和年轻体壮者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2023-01-0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5:04: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治疗盘:遵医嘱备药、注射器(套)、消毒液、棉签、棉球。常用药物和剂量 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

  • 薰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薰腾、淋洗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范围、作用及禁忌症 适用范围、作用 ① 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②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③ ...

  • 1. 临床应用:温针灸通常用于治疗由风湿和风寒引起的痹痛等症状。2. 用物准备:所需物品包括治疗盘、毫针、75%酒精、棉签或棉球、艾条、火柴、镊子、清洁弯盘以及用于盛放艾灰的纸张。3. 操作方法:- 首先,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并在得气后留针。- 接着,将艾绒搓成小团并捏在针柄上,或者将...

  •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看到: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② 适应范围 耳穴治病有广、廉、简、验、无副作用等特点,临床常用于: ◆ 疼痛性疾病:如...

  • 刮痧法,又称“挑痧”,属《内经》砭石疗法、刺络疗法的一种。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痧的含义 “痧”是民间的一种习惯叫法,...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