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敷贴的穴位疗法你知道吗

  穴位贴敷疗法主要是利用药物贴傲穴位,对穴位产生刺激,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滋养身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穴位贴敷疗法。从其实施治疗的部位和部分治疗原理上来看,应该属于针灸学的范畴。实际上,它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

   白芎通络膏:
  【原料】:葱白15克,白附子、川芎各3克。
  【做法】: 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川芎、白附子研成细末,与葱白泥一起搅拌调匀,备用。将上面的药材泥摊在牛皮纸上,贴敷在两太阳穴上,用胶布固定。一般l次即可。痛未止次日再贴。
  【功效】:温阳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卫阳不固、风寒外袭所致的头痛。

   生草乌扶阳祛风散:
  【原料】: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各30克,生姜40克,葱白7根。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末调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中蒸热,敷在痛处,包扎固定好。
  【功效】:祛风散寒,温阳通络。适用于下气不足、、风寒外袭所致的血管性头痛(头痛、偏头痛)。

   川芎白芷散:
  【原料】: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克。
  【做法】:将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细末,备用(装瓶密封)。用时将药末取出与医用脱脂棉球裹成小球状,填入脐窝中,用胶布固定。如果患者觉得脐处发痒,可以将药物揭出,等到痒止后再贴敷。一般每日贴敷1一2次,每次1一2小时,3一10次为1个疗程。或取药末30克,用醋或白酒调敷在两足涌泉穴上,外用纱布盖上,用胶布固定好,每日换药2次。
  【功效】:助阳通络,疏风止痛。适用于肝阳虚所致的头晕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病症。
2022-10-26
mcxzy 阅读 80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0:59: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许多家长知道中药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的良方,其实这种外治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刘殿玉说,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以水、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的外治疗法,...

  • 敷贴方法一敷贴穴位: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上),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操作方法:可用一般常见的麝香风湿膏用剪刀剪成小片,在每晚临睡觉前敷贴于上述穴位上,次日晨起时取下,每日1次。敷贴方法二敷贴穴位: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

  • 治疗方法一敷贴穴位:神阙穴(神阙即为肚脐)。操作方法:将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三根带须的葱白,一起捣烂如泥状,敷贴于神阙穴,外面用胶布固定,约敷贴半日取下,每日可敷贴2次。治疗方法二敷贴穴位:劳宫穴(双手握拳装,无名指指端对应的掌面处即为劳宫穴)...

  •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在于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经络的传导,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每次贴敷时间应控制在八小时之内,每日进行一次贴敷,连续数日或数周。在进行穴位敷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精准定位...

  • 5. 自汗敷贴方四选择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采用五倍子和桂枝研末,以醋调成糊状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一次,三个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6. 最后,自汗敷贴方五同样选用神阙穴,将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和辰沙研末,睡前用凉开水和醋各半调和后涂抹于神阙...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