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失眠穴位整理!赶快收藏备用!

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人体中蕴藏着多个与睡眠相关的穴位,只要准则这些治疗失眠穴位并加以按摩,就能把失去的睡眠“找回来”。

1. 涌泉穴

此穴位于人体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做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2. 太溪穴

肾虚或阴虚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经常按摩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效。

3. 神门穴

位置: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按揉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神门穴各50次,以按揉时不感到酸痛为佳。每天睡前按一次神门穴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

4. 太冲穴

肝火旺盛或肝气郁滞者选太冲。此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点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有清泻肝火,疏肝解郁之效。

5. 足三里

脾胃不适者可按摩足三里。此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胃经的合穴。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祛邪扶正之功。

6. 印堂

心虚胆怯者加按印堂。此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为经外奇穴。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压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一般轻揉2分钟。有安神定志之功。

7. 百会

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方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可安神定志,缓解由失眠引起之头痛。

8. 安眠穴

位置:安眠穴在颈部,风池与翳风连线的中点。在家取穴时可以取坐位,头略低,耳后有两个大筋的凹陷处或枕骨下凹陷处即是。翳风在耳垂的后方。

按揉方法:按揉前可以结合头部的左右侧弯各3次拉伸经络后,用同侧食指按揉同侧安眠穴,由轻到重,至指压处产生酸麻重胀感为佳。左右交换,每天睡前一次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

9. 神庭穴

位置: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按揉方法:拇指指腹按揉50次。每天睡前按揉数次。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眼睑的开合主要由阴阳跷脉负责,阴跷脉起于足踝内侧的照海穴,阳跷脉起于足踝外侧的申脉穴,因此适当按揉这两个穴位对改善失眠有较大的帮助。

10. 申脉穴

位置: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脉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失眠。

11. 照海穴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揉照海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失眠。2022-06-28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4:05: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按摩可促进睡眠。2.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凹陷处,适用于肾虚或阴虚火旺者。3.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有助于安定心神。4.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凹陷处,适用于肝火旺盛或肝气郁滞者。5.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四指宽处,有助于调理脾胃。6. 印堂:位于...

  • 此穴位于人体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做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2. 太溪穴 肾虚或阴虚...

  • 首先,要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建议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以形成大脑活动的规律性。避免长时间加班和熬夜,以免引发失眠。其次,困倦时再去睡觉。如果躺在床上1-2小时仍无法入睡,最好起床进行安静的活动,如阅读枯燥书籍,待感到困倦再回床休息。可以重复几次,直到入睡。同时,避免勉强入睡,听音乐可有助...

  • 冬天养生宜多吃温性的食物,少吃寒凉的,这些温性食物有:1.桂圆肉:大补阴血,补血美容,最适合血小板少和贫血的人2.红枣:补气血,益脾胃,美容,最适合血小板少和贫血的人3.莲子:补脾胃4.核桃:温补肺肾,强筋健骨5.山楂果:健脾开胃,消食,活血,腹胀不消化时最宜吃6.乌梅:健脾开胃,助消化7.羊肉:补中益气,温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