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的基本分类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 : 合于心、胃、胸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从上面可以看:第一组公孙配内关可以治疗胸腔和腹腔部位的病症,第四组列缺配照海可以治疗腹腔和盆腔部位的病症。这4个穴位均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中阴经上的穴位,算得上是“阴穴”,主治部位为五脏六腑的病症,为内为阴,所以,可以将第一组穴位和第四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内脏疾患,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均可同时取此四穴,谓之“四阴同施”,可起到协同和相加的作用。第三组后溪配申脉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四肢腰背部位的病症,第二组临泣配外关可以治疗头面五官及关节部位的病症。这4个穴位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中阳经上的穴位,算得上是阳穴,主治部位为头面五官及四肢、关节的病症。同样,第三组穴位也可以与第二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口腔、五官、运动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谓之“四阳同治”。临床运用时,对于“四阴同施,四阳同治”的原则可灵活选穴。如左上配左下,右上配右下,左上配右下,右上配左下,或左右上下共同施针。我国古代的医典对八脉交会穴的记录是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归纳法。而“四阴同施”、“四阳同治”则是利用演绎法对配穴组合加以扩大。本篇仅就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针刺取穴的探索思路,这种取穴法是否优于传统的配对取穴法,还有待于做大样本临床对照观察才能印证。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下肢公孙配上肢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证。上肢列缺配下肢照海穴治咽喉、胸膈、肺等疾病。另外,上述八穴可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八脉交会穴的取穴方法,其实也是根结本标的临床应用。根据经脉气血的交会相通关系,用以治疗全身疾病;取穴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2016-05-17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7:35: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 临泣配外关,通带脉及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适用于头面五官及关节的病症。3. 后溪配申脉,通督脉及阳跷脉,能治疗头面五官及四肢腰背的病症。4. 列缺配照海,通任脉及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有效治疗口腔、五官、运动系统及内分泌疾病。八脉交会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

  •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八脉交会穴分类: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 : 合于心、胃、胸 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

  • 3 概念 八脉交会穴为经穴分类名[1]。见《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1]。八脉交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2]。4 八脉交会穴 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

  • 然,府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悬钟)、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现在临床应用已不限于热病,凡与八者有关的病症皆可据情选用。【 八脉交会穴 】经穴分类名。见《针经指南》。又...

  •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五输穴 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