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中医针灸疗效快


湿热体质的针灸穴位
湿热体质的人,需要化痰祛湿。具有化痰祛湿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髎、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肺俞穴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着。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丰隆、三阴交、内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选择丰隆、中脘、内庭、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这样的顺序。
去湿要穴“曲泉”
曲泉-曲泉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腘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脾经湿热背部的主要穴位为: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肠腧、三焦腧。
大椎: 位于督脉上。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大杼: 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腧: 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焦腧: 膀胱经。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腧: 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部最细的地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类推)
2023-02-16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4:09: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湿热体质者应先学会放松情绪,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用一些中成药和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调节,或采取针灸推拿的方式。另外,注意饮食调理,少吃辛辣食物和油炸食品,注意不要熬夜,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湿热体质的人易怒易怒,容易烦躁易怒。因此,他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悲伤和快乐。他们应该...

  • 阳虚体质,手脚冰凉、怕冷、精神不振。针灸温通经络,补益阳气,改善症状。阴虚体质,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夜间盗汗。针灸滋阴降火,缓解不适。痰湿体质,体胖、面部油腻、易疲倦、大便粘滞。针灸化痰利湿,改善湿邪过盛。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针灸清热利湿,调理体质。气郁...

  • 提取码: 5hvp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6]。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如经一般常法治疗不应,或有瘀血征象者,可参合应用活血化瘀法[3]。以上诸法,或单用,或合用,均视病情需要而选择[3]。针灸治疗本证有一定效果,在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减少反复发作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内科的水肿可见于西...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