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什么朝代的

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

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2006-08-12
医圣张仲景的生平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东汉南阳郡人,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据史料记载,仲景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相传汉献帝初,张仲景被举孝廉,建安年间官居长沙太守。著《伤寒杂病论》16卷,约成书于三世纪初(200-210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熔理法方药为一体,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创中医医临床医学之体。自唐代以来,仲景学说传播于世界各地,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崇高声誉,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称他为医学“先师”,祖国人民则称之为“医圣”。有“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之说法。

医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根据自己多年辩证论治的经验写成一部书,叫《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

《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和治疗原则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辩证分析,定为某种证,最后根据证提出治法与方药。为中医辩证论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成为历代医家辩证论治的楷模。他所确立的“辩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与《黄帝内经》一起,共同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使中医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清代的《医宗金鉴》评价该书:“古经皆有法无方, 自此始有法有方,......诚医门之圣书。”

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散失,唐宋以后,被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占了两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中占有特殊地位。现在仍然是中西医学习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的重要典籍。一千七百多年来,这两部鞒作不但为中国历代医家所推崇,而且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和学说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到现在,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张仲景一生的鞒述十分丰富,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了,只留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对医学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所撰鞒的《伤寒杂病论》及其辩证论治思想,在今天的临床实践方面方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和富贵的临床经验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2006-08-12
东汉时期的人2018-12-24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15: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华佗和张仲景都是东汉末年,孔子是春秋时期,孙思邈是唐代。1、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

  •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他也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张仲景:同样是东汉时期的伟大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医圣”。

  •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所处朝代分别是:战国、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唐朝、明朝。具体介绍如下:1、扁鹊,发明望闻问切诊法 。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

  •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人。具体来说:时代背景:他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疾病肆虐。职务经历: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更在医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医学贡献:作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当时许多穷苦百姓提供了救治,留下了许多...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