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体内湿气大的危害,有效去除湿气的方法

身体内的湿气过重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雨水绵绵、潮湿闷热的季节,湿气重时,人会非常的难受。要知道人体内湿气太重的话是特别影响 健康 的,那么湿气重有什么危害呢?什么习惯会加重湿气呢?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湿气是什么。

湿是中医的一个概念,又称湿邪、湿气。《湿气论》云:盖闻坤土主湿,湿土寄旺四季,而春夏为甚,季夏为尤甚。湿生于土,本气属阴,阴为寒湿,后乃渐化为湿热。
湿邪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是外部湿热、湿寒、风湿入侵体内所致。内湿可因外湿侵入人体,影响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称为湿困脾土。也可因饮食不当、劳倦思虑等原因损伤脾脏,或因肾阳衰弱引致脾阳不振而形成。

1、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2、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3、带下病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
4、 炎
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喜欢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 炎或导致 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5、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让身体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6、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中医理疗】
体表的外湿一般可以通过中医理疗,比如拔罐、艾灸等办法祛除,效果也非常不错。很多人觉得湿气大,身体重,去刮个沙、拔个罐,身上轻松很多,就是祛湿的效果。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的意思是可以去看中医,根据自身的情况,开些祛湿的中药,吃上几服,调理一下。比如五苓散、积实导滞丸等等。不过这种方法需要根据中医诊断的结果而定。

【饮食调节】
饮食调节的方法最为方便,平时在家注意多吃些健脾除湿的食物。比如:黄精、菊花、土茯苓、葱白、薏苡仁、大豆、枸杞、五加皮、桂枝、山茱萸、莲石、干姜、芥子、大蒜、酸枣仁等。

上面就是一些湿气的症状和一些祛湿的方法,我们不要不重视体内的湿气,体内的湿气有可能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如果发生了这些疾病的话,那么就后悔莫及了,希望各位都可以注意,祝您生活愉快!
2022-07-31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1:5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冬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加上冬天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困扰脏腑...

  • 寒湿是什么?寒湿过重被认为是万病之源,中医特别害怕湿邪,因其渗透性强,总是与其他邪气联手。湿气遇寒则形成寒湿。体内有寒湿的表现多样,如面色发白、发青、发暗或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湿,颜色越深,寒湿越重。舌苔发白,反复口腔溃疡,口臭时舌苔发白,咳嗽时痰稀白,流清鼻涕,汗为凉汗,打...

  • 体内湿气过重,容易导致脾虚,使得湿气下注,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白带有异味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炎症。4、 炎 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喜欢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 炎或导致 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

  • 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寒湿体质”是万病之源,而体质虚弱的人,寒湿气就更容易进入我们身体;所以当人体因各种原因感觉疲劳时,就可以通过排寒湿和补充阳气及时恢复体力,不要让身体器官在疲劳中变虚;从而导致寒气进入我们体内。中医讲:虚则补,寒者热...

  •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易克脾,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入侵人体,阻遏经脉,困扰脏腑,所以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