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说是痞症、湿热,是什么意思?请专家解释一下!

分类: 医疗健康 >> 中医
解析:

你好!

痞症是指胸腹部胀闷不适而外无硬结之形的症状。多因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气郁痰凝、脾胃虚弱,导致健运无力、升降失常而成。治疗时宜消补兼施。如用枳实消痞丸等治疗。

湿热,就是湿邪和热邪相合为病的一种证型。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 *** 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给你提供有用的参考!2022-10-16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9:50: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称为“胃痛”、“痞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似湿热毒邪。患者常在感染后长时间才显现病症。湿热邪气滞于胃,损伤胃阴,妨碍脾胃功能,胃络受损,导致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甚至形成病理积聚。《类证治裁》中提到,胃痛久则深入络脉,胃黏膜气血供应...

  • 湿热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理产物。胆胃气逆,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津液输布失常,化生湿浊,化热。胃携胆逆,病发呕恶酸苦、胃脘灼热、痞满等症状。胃镜观测到黄色或淡黄色胆汁样液体涌入胃腔,证明湿热阻滞脾胃的中医理论。治疗上,应从宜通宜降、调理气机的原则出发,立疏胆和胃为最根本的治疗...

  • 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胃痞在《内经》称为痞、满、痞满、痞塞等,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的“脏寒生满病”,《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的“备化之纪,……其病痞”...

  • 瘔(gǔn)的读音为"gǔn"。1、瘔的定义与起源 瘔是一个古代中医术语,指的是一种疾病或病症。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等古代医书。瘔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痞证”,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呕吐、恶心等症状。2、瘔的病因与症状 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不当、...

  • 一、半夏泻心汤介绍:1、半夏泻心汤是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2、此方所治之痞,是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